所謂執行力,指的是貫徹戰略意圖,完成預定目標的操作能力。它是企業競爭力的核心,是把企業戰略、規劃轉化成為效益、成果的關鍵。
從前,有一隻真抓實幹的黑貓,它每天都能捉10多隻老鼠,讓老鼠們吃盡了苦頭。於是,老鼠們召開研討會共商對付黑貓的辦法。有的建議加緊研製毒藥,有的說幹脆一齊撲上去把黑貓咬死。最後,還是老奸巨猾的鼠王提出了一個與眾不同的想法:“老鼠殺貓是不可能的。如果不能殺死它,就應設法躲避它。咱們推選出一名勇士,偷偷地在貓的脖子上掛個鈴鐺。這樣一來,隻要貓一動就會有響聲,大家就可以事先躲起來。”老鼠們公認這是個很好的想法。但怎樣執行呢?高額獎金、頒發榮譽證書等辦法一個又一個地提出來,但討論來討論去,老鼠們也沒有找到一個敢於執行這一決策的勇士,隻能繼續任由黑貓不斷地吃掉更多的老鼠。
有好的想法卻不能執行,那隻能是空想。同樣,對於企業來說,管理者有了決策,卻不能夠有效執行,最終也無濟於事。
所以說,沒有正確的執行人,沒有真正的執行力,團隊就沒有競爭力,就不會長久,不是在激烈的競爭中“落伍”就是在市場經濟大潮中“死掉”!而隻有那些執行力得當、有力的團隊才具有競爭力,才可能在競爭中立於不敗之地。無數“鐵”的事實已證明,那些在激烈的競爭中能夠最終勝出的企業無疑都是最具有執行力的。
很多管理者經常感到自己的好想法不能實現,比如說,新的營銷策略已經開會說明了,一到下麵就走樣;即便確實按照公司的指示去做了,但就是產生不了預期的結果;公司員工都在忙,但就是不出成績;一件小事吩咐下去3個月還解決不了,並且沒有主動的反饋,要等到自己過問才知道……
大部分的管理者都認為企業執行力差是員工的能力和態度的問題。事實上,執行力差隻是現象,管理不善才是本質。在企業中,執行力差主要有五大原因。
1.員工不知道幹什麼
有些管理者在進行決策的時候,沒有製定明確的能夠落實的戰略規劃,也沒有和員工進行透明地坦誠的交流,使員工得不到明確的指令;也有的管理者製定的執行計劃沒有經過實際調查,結果無法執行下去,員工隻好自發的進行修改;還有一些管理者經常改變主意,再加上信息溝通不暢,使員工們很茫然,隻好靠慣性和自己的理解去做事。這樣就使員工的工作重點和決策脫節,使公司的重要工作不能執行或完成。
2.員工不知道怎麼幹
很多管理者在決策製定之後就交給下屬去執行,卻沒有告訴下屬應該做什麼,怎麼做,做到什麼程度等等。導致員工接到任務之後一頭霧水,隻能頂著頭皮按照自己的理解去執行。這樣,不僅影響執行效率,還有可能導致執行結果並不是管理者製定決策時想要的結果。
3.幹起來不順暢
執行並不是一個人可以完成的。有些管理者在任務下達之後就做了甩手掌櫃,員工在執行的過程中遇到困難也不知道如何處理,導致無法有效執行。有時候員工沒有得到充分的授權而無法使執行順利進行下去,也有時候員工需要其他部門的合作而苦於無法溝通……
作為管理者,要想提升員工的執行力,必須在下達任務的同時有效授權,在員工遇到執行壓力懈怠的時候及時激勵,在員工遇到困難需要幫助的時候打通溝通渠道……隻有這樣,才能夠使員工順利地完成任務。
4.不知道幹好了有什麼好處
誰也不會做沒有好處的事。但是,在很多企業,管理者下達任務之後根本沒有任何激勵措施,導致員工執行熱情不高,執行效率低下。也有一些管理者盡管製定了激勵政策,但是把政策製定的過於複雜,使員工很難算出來自己完成任務之後能得到哪些好處,這樣就使激勵作用大打折扣。
5.知道幹不好沒什麼壞處
如果幹好,幹不好都一個樣,誰又會費大力氣去戰勝困難,完成任務呢?沒有考核就沒有績效。隻有製定明確嚴格的考核製度,讓員工清楚地知道幹好了會有哪些獎勵,幹不好會有什麼樣的處罰,才能激發員工的工作積極性,認真有效的去執行。
因此,員工執行力差主要問題在管理者身上。在企業管理中,如果沒有合理的分工、有效的合作、嚴格的監督與獎懲,就容易造成相互推諉的現象,致使執行效率低下。執行力並不隻是簡單的行動力,而是一個係統的問題。要使執行力得到有效落實,不但要製定切合實際的目標,形成創新求變的執行理念,還要做好團隊的分工、協作工作。
所以說,企業的執行力主要體現在中層管理者身上,一個擁有高效執行力的執行團隊需要一個能夠高效執行的管理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