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結】人間失格,而心澄亮(1 / 2)

末日之所以成為長久不衰的話題,是因為人們知道它一定會到來,卻不清楚它什麼時候到來。

這就令人惶恐了。

我們總是給自己的生活留下了太多遺憾,又努力為未來描繪了太多憧憬。我們習慣於把很多東西交給明天——我有一個寫文章的願望,我總想著,過去這段時間,等生活工作穩定下來就開始起筆;我的朋友L無法原諒妻子犯錯而離婚,現在想起來有一個對妻子尚未達成的許諾,深以為憾,決定過去一段時間,都冷靜之後實現諾言,才算安心分手;我的鄰居提過自己想往西藏來一次騎行,因為公司剛起步而一直拖著,到如今已經七年了,打算明年完成這個心願……

可是假如過去這段時間,突然沒有明天了呢?那這些交給明天來彌補的遺憾,交給明天來完成的心願該怎麼辦!

在這些我們留與明天的事情裏,其實有很多我們都無法完成。有很多東西在生活裏慢慢被我們拿去妥協而我們又不願承認。一個注定沒結果的堅持,或者一個已經無法再去實現的遙遠過去的理想等,諸如此類。因而把這些都留在明天,一邊告訴別人,一邊安慰自己:你看,我並沒有妥協而丟棄心願,我隻是稍微緩一緩,等過去這段時間。

“幹脆世界末日吧!讓這些無法實現又不甘丟棄的明天統統見鬼去吧!”這樣的心聲就會產生。末日就是那把別人手裏的快刀,來替我斬去我自己無法下手的亂麻。

這種忐忑間雜著惶恐,又有幾分自暴自棄般期許的心情,使人們對末日變得敏感,有了各種各樣的言論。

從而衍生出如此多關於末日題材的電影、遊戲、書籍……

我看過很多末日題材的小說電影,玩過很多末日類型的遊戲,同時也思考很多關於末日的事情。

而無論什麼體裁的末日,無論什麼種類的末日,我們都麵臨一個共同的問題,存活——生存,且活著。

當我提出這個命題的時候,一個朋友對我說,裝犢子高深呢,語義都重複了。另一個朋友對我說,扯淡,生存都生存不下去,你丫拿什麼活著。

我無法拿出否認的措辭和反駁的依據,因此沒有說話,心裏卻始終不願苟同。

我以為,生存是一種形式,活著是一種態度。生存的目的和形式就是,生下來,存在著,不管是富有還是貧窮,是痛苦還是快樂,是殘暴還是怯弱,都在生存著。而活著是一種態度,一種內在的精神狀態和價值觀,也是一道無視肉體作用於精神的枷鎖,可關鍵在於,你能分辨得出,自己應該怎麼選擇,怎麼去活。

生存是一種放逐,而活著是一種拘囿。相較之下,“生存”遠比“活著”簡單的多。

生存與自然界一樣與身俱來,遵從自然法則,不帶感情色彩,因此可以不顧血腥,一口咬斷獵物的氣管,可以越貨掠奪,也能夠分食同類,食生飲血。

而活著卻要艱難的多,它包括人的心理,精神,道德,內涵,存在的意義,產生的影響,與周圍其他人的聯係與結果。

因此生存無所顧忌,而活著卻少不了枷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