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利場
作者:
穀文 (編輯/記者)
這是一期相當真實的采訪。
幾千公裏以外,傳來某資源大城的一位財政人電話裏滿含憤怒的聲音。“前兩天上麵還來人告訴我們,我們財政收入增長的速度還不夠,還要繼續采,深挖廣采。”他深吸了一口氣,“我就想問問他們,你們知道什麼叫地陷層嗎?你們懂什麼叫資源補償基金嗎?你們懂那1%的增長是多少錢嗎?”
我問他,你們有開采殆盡以後的應對措施嗎?
他冷笑一聲:“有什麼?都采沒了,大家一起回家種田。”
希望這隻是一個個案,雖然我知道並不是。
馮一凡 (編輯/記者) >>
慈善,一時間竟成了“虛假”、“作秀”的代名詞。當擁有政府背景的“官辦”慈善由於信用危機而遭到“冰封”,民間草根慈善卻靜悄悄地“融化”著社會的不公和冷漠,然而現階段監管製度的缺失和稅收政策的短板卻讓這些善意的嚐試“如履薄冰”。
在慈善製度重建之際,或許,先要問問,我們該如何“善醒”?
朱靜 (編輯/記者)
對河南焦作市財政局開展的財政項目社會聽證會早有耳聞,恰巧九月去焦作出差,在采訪之餘參加了一場別開生麵的聽證會。聽證主題是關於2011年基本公共衛生服務財政補貼項目。
會議廳裏座無虛席,財政局的工作人員向與會者發放聽證會材料和項目聽證意見表。我好不容易找了個空位子坐下,挨著我的是一位老大爺,我看他手裏沒拿資料便問他原因,大爺略帶遺憾地告訴我,大家都對聽證會興趣濃厚,資料太“緊俏”,自己來時已經全發完了……
亓坤 (編輯/記者) >>
十一長假之前,網絡風傳溫州老板跑路成潮,兼有跳樓者出現。有好事者統計,跑路的老板為幾十名,其中不乏民營企業中佼佼者。一時中小企業風聲鶴唳草木皆兵。
十一放假回來再看,該名單不僅無人辟謠,且人數暴漲至三位數。7月我們曾做過一期名為《救企2011》的封麵報道,選址就在浙江。當時僅發出警告,誰知一語成真。
當企業財務“搖搖欲墜”,社會公眾仍苦苦追趕CPI之際,地方財政的“重重危情”又山雨欲來……
黃前柏 (編輯/記者)
辛亥,百年。
本期刊發《財政危機引發辛亥革命》以示紀念,作者給出了獨特視角:辛亥革命的爆發是諸多因素合力的結果,但財政危機無疑是一個不可忽視的重要原因。清末政府實行的“增捐加稅”,引發了一係列的矛盾。
回首百年的幾次重大危機曆程,二戰的爆發是由於個別強國希望將經濟危機轉移他國,1998年亞洲金融危機導致中國進行了一係列鐵腕式改革。
現階段,由次貸危機引發全球金融危機,逐漸衍生為主權債務危機,而這輪危機是否會引發新一輪的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