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四章 大旱始末(1 / 2)

到了鳳仙郡,悟空什麼話也沒說。郡侯見了忙問道:“長老解決了大旱之事?”

悟空道:“沙師弟,收拾行李,八戒去吧白龍馬牽來,我等這便東去。”

郡侯見悟空這般以為事情已經解決,忙道:“長老莫走,大恩無以為報,還請多住幾日,讓本官也好進下地主之誼。”

悟空道:“不用這般麻煩,以後你鳳仙郡便是十年百年大旱也與我等無關,隻是你咎由自取罷了。”

郡侯聽到,趕緊跪倒在地,聲淚俱下,“不知小人什麼地方得罪了長老,還望長老明示,莫要讓郡內百姓因此喪命,負責我便是死了也不得安生呀。”

唐僧看了看郡侯大堂中間供奉的玉帝牌位和三清畫像,道:“郡侯信仰道教,為何不做個祭天儀式,也好感召上天垂賜。”

郡侯歎道:“豈消長老說,便是風調雨順之時,我郡內也年年拜玉帝,奉三清。大旱之後,更是拜的勤快許多,誰知幹旱還是不曾緩解,長老要是能幫我鳳仙郡解了此難,以後鳳仙郡年年祭祀,必然不忘佛祖,已報長老之恩。”

唐僧原本見到鳳仙郡信仰道教,已無幫忙之意,心道,你等拜的是道門,若是有事,自有天庭相助,何必讓我佛門趟一趟渾水。但是聽聞郡侯這話之後,不由得變了主意,道:“與人方便便是於己方便,我佛門弟子慈悲為懷,豈能見死不救?”

說罷便對悟空說道:“悟空,想必你剛才如此惱怒必是事出有因,縱有千萬委屈你也說出來才是,莫要走的不清不白。”看來唐僧經過剛才的事情已經有了教訓,知道悟空必是又遇到難處。不然不可能如此行事。

悟空滿臉怒色道:“師父,你有所不知,這郡侯乃是信口雌黃之人,我佛門中人雖不打誑語,慈悲心重,但是世人卻以此欺我,我心裏豈能好受?”

郡侯聽到,大呼冤枉,道“我便是吃了雄心豹子膽也不敢欺瞞諸位長老,何況至此關係我鳳仙郡千萬百姓身家性命,我已然知無不言,言無不盡,哪裏還敢有半點欺瞞之意。”

悟空一把抓過郡侯的衣領,提到半空,喝道:“我問你可曾做過天理難容之事?”

郡侯道:“這個自然,隻是那女子已經送了回去,當下實在想不出別的事情了。”

悟空目眥盡裂,嚇得郡侯不敢直視:“還不老實說話,既如此以後歲月鳳仙郡自求多福吧。”說罷,放了了郡侯, 隻見郡侯被悟空抓住的地方,衣服已經撕開了口子。

郡侯撲倒在地,淚如泉湧,道:“小人實在想不出來,還請孫長老明示。否則便是死了,小人也不甘心呀。”

悟空看郡侯也不似作偽,心一軟,道:“此事關乎玉帝,由你夫人引起,你仔細想想,莫要再搪塞與我。”

郡侯聽到,趕緊思索關於這方麵的事情,可是想了半天,仍是搖搖頭,突然看到大堂供奉的玉帝牌位的時候,大驚道:“莫不是此事?”

悟空見郡侯想了起來,趕緊道:“想到了便說。”

隻見郡侯一臉苦色,又似喃喃自語道:“玉帝氣量又豈會如此狹小?”但見悟空相問,又不得不說,便道:“三年前,便是我兒子搶回那女子的時候,我見他行事放蕩,便打了他一巴掌,隨即便出去祭拜上天,誰知道我那婆娘見我打了兒子,不分青紅皂白,便上來與我打鬧,我便道‘等到拜完天地,回家再說’,也不知道我婆家犯了什麼瘋,竟然把玉帝牌位打翻在地,隨後還把供奉的香案也掀倒在地。這事乃是對玉帝的大不敬,隨後我又舉行了幾次向上天告罪,請求原諒,原本以為上天已經寬恕,卻不料大旱三年原來都是因為此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