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時的靈山也為唐僧沿途傳播佛法之事爭論不休。便是唐僧一眾應該一路急進前去東土,還是沿途傳教緩緩東行。
如來掃了四位菩薩一眼,看向文殊菩薩道:“文殊菩薩,對於此事有何看法?”
靈山有四大菩薩——觀音菩薩,普賢菩薩,靈吉菩薩和文殊菩薩。然而這四位菩薩卻並非都是如來佛祖的親信,普賢菩薩和靈吉菩薩是過去佛燃燈手下的人,文殊菩薩是未來佛彌勒佛手下的人,隻有觀音菩薩乃是如來自己的人,如來一直以來積極拉攏其餘三位菩薩,想分解其他兩位佛祖的實力,因此便想借這件事試一試其他三位菩薩的態度。
文殊菩薩聽到佛祖問自己,連忙答道:“弟子以為,金蟬子此舉,乃是我佛門之福。”
如來聽到,淡淡的說:“我佛門何福之有?”
文殊菩薩略顯興奮的說道:“金蟬子沿途傳教,我佛門信徒將會日漸增多,到時候下界廣建寺院,供奉我佛,平添無數信仰之力,難道不是佛門之福嗎?”
如來問:“就這些?”
文殊菩薩被如來問的有些摸不著頭腦,還傻愣愣的反問了一句道:“還有那些?”
如來冷哼了一聲,並未答複文殊菩薩,轉頭看向了普賢菩薩。
普賢菩薩心裏默默的問候了文殊菩薩的祖宗十八代,心道:“傻逼,如來那裏會在乎你的看法,隻不過借機試探一下眾人罷了,真不知道今天是不是洗頭沒擦幹淨腦袋。”然後緩緩說道:“弟子以為金蟬子此舉不妥。”
如來有點吃驚的問道:“普賢菩薩請說下自己的看法。”
普賢菩薩款款說道:“金蟬子一路傳教,此舉表麵雖然對我佛門大有裨益,但是時間一久,難免會成為我佛門大患。”
如來道:“何患之有?”
普賢菩薩道:“金蟬子傳教,凡人雖信仰我佛,但是供奉的卻未必不盡是治世之尊佛祖你,有些原本就有佛教之地,大部分必然是供奉佛祖,但是如果有些地方先前並未佛教,世間凡夫俗子必然會尊金蟬子為佛祖,長此以往下去恐怕會不利於佛祖你的地位。”
如來微微笑道:“普賢菩薩有些危言聳聽了罷,傳經能用幾年時間,便是給他一百年時間傳教,這四大部洲信佛之人供奉的也必然是我。”
普賢菩薩道:“千裏之堤毀於蟻穴,佛祖不可不防呀。”
聽到普賢菩薩這麼說,如來閉著眼睛思索了起來。
而阿儺站在底下卻著急了,阿儺是如來佛祖的大弟子,當時佛祖打算派遣傳經人的時候,按道理應該是派阿儺前去東土的,可是卻不想在金蟬子破解了佛祖拈花一笑的佛義,阿儺以為是金蟬子搶了他的風頭,被佛祖看中,要知道東去傳經隻要成功,便是名垂千古的事情,自己也能得到凡人供奉,修為便能更快精進一步。可惜呀,出了個金蟬子,一切都成了幻影。但是阿儺不知道的是,東去傳經本來就是佛祖為金蟬子設的一個局。沒有金蟬子,便沒有傳經之事。
阿儺上前跪在佛祖座下。叩了三個響頭,佛祖見阿儺行此大禮,也未搭理接著思考起來。阿儺不甘心道:“啟稟佛祖,弟子有個兩全之法。”
如來聽到,睜開眼睛,說道:“說。”
阿儺款款而談道:“弟子以為金蟬子傳教乃是為了我佛門勢力著想,無可厚非,但是傳經之事也萬不可耽誤,要知道南瞻部洲不知有多少人活著受苦,死了受罪,需要我大乘佛法前去度化。弟子懇求佛祖將傳經大任交給弟子,而讓金蟬子四處傳教即可。”
如來聽到,淡淡的說:“知道了。”然後擺了擺手。除了觀音菩薩,其他三個菩薩都退了出去,阿儺還在等著如來答複,卻不想如來看了看他說:“你也退下,我需再想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