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玉華縣收三徒(2 / 2)

二王子看著八戒的九齒釘耙則是口水直流,放佛如隔世情人,道:“狂拽炫富屌炸天。”

悟空三人聽到他們這麼誇讚自己的兵器,心裏也是不由得高興,說道:“我們要是妖怪,恐怕你們三個早已找閻王報道了。”

三位王子聽到,趕緊跪倒在地,道:“長老恕罪,我三人肉眼凡胎,不識聖僧真麵目,還望長老們不計前嫌,收我三人 為徒,讓我等好有能力保衛玉華縣百姓。”

唐僧聽到,忙說道:“不可,不可,我等四人以東去傳經渡人為己任,豈能再次耽誤時日,還望三位王子另選名師。”

三王子急忙說道:“這三位長老所用的兵器與我們三人用的一模一樣,可見此事本來就是命中注定,我們又豈能舍近取遠。還望聖僧遵循天意,莫要逆天而行。”

殊不知唐僧聽到天意之時,臉色猛地一変,道:“天乃道教,道教宗旨隨其自然,既然我四人忙於傳經,無暇傳授王子武藝,自然不能久留此地,何不隨其自然,再等些時日,總有人會一心一意的教授你們武藝,如此也好過強求我四人留在這裏。”

悟空三人跟著唐僧時日久矣,自然知道唐僧不悅的原因,唐僧是佛門中人,你丫的用道門的教義來要求唐僧,能高興才怪。但是唐僧就是有把佛教為大,欲把佛門發揚光大的執念,他們也沒有辦法勸解唐僧。

好在大王子年時稍長,倒也東些人情世故,便反問唐僧道:“聖僧此去東土大唐傳經是為了什麼原因?”

唐僧道:“隻願我佛門妙經能在南瞻部洲廣為傳播,度了南瞻部洲眾眾多罪孽,是他們免受地獄輪回之苦。”

大王子又問道:“傳播佛教重要還是度人重要。”

唐僧道:“佛教傳播之處既能度人,因此有佛門處,便能度人。”

大王子笑了笑道:“聖僧一路東來,可曾沿途傳播佛教。”

唐僧道:“貧僧一心東去,並無閑暇時間傳播佛教。”

大王子向唐僧行了個告罪禮道:“以小王所見,聖僧乃是陷入了東去傳經的誤區之中,要知道東去傳經乃是為了普渡天下之人,但是一路東去,沿途之人那個不是天下之人,聖僧為何不沿途緩行,傳播佛法,度化沿途凡人,等到聖僧到了東土大唐之時,恐怕到時佛教已經遍地都是,不知多少凡人早早得到了佛法度化,脫離了地獄輪回之苦,這樣等到聖僧到了東土大唐之時,不是事半功倍了嗎?”

唐僧聽聞大王子此言,不由得怔了半響,隨即道:“大王子所言極是,貧僧自當謹記。”

大王子道:“聖僧能有如此想法自然是沿途眾生之福,我玉華洲雖屬於西牛賀洲,我父王禮佛敬道,但是百姓卻不信佛道,聖僧可以暫住幾日,開個佛法大會,宣揚佛法精要,而讓幾位高徒在這幾日能傳授我們武藝,豈不是兩全其美,往後每年,玉華縣必定年年供奉我佛,不忘長老們傳藝護國之功。”

唐僧聽到,高喝了一聲佛語,道:“大王子果然聰慧過人,實乃玉華縣百姓之福,如此我師徒便打擾幾日。”

二王子和三王子見狀不由得暗地裏對大王子豎了個大拇指,大王子見了也向他們眨了眨眼睛,調皮的吐了吐舌頭,打了個ok的手勢。

悟空三人不由得讚歎大王子一番,能夠迅速抓住唐僧的軟肋,還能拋出傳播佛法這麼好的誘餌,讓他們學藝之事顯得隻是沾了傳播佛法之光,果然有王者之智。但是隨即一想,既然和傳播佛法聯係上了,唐僧自然是不會著急走了,他們三人便是不教也得教了。

悟空道:“你們三人學棍的學棍,學耙的學耙,學杖的學杖,隻是你等的兵器太輕,使不出我等的神通,畫虎不成反類犬,我等三人等會傳你們一些神力,再傳你們武藝。”

隨即三位王子跪倒在地,行了拜師禮,一個個瞑目寧神,等待悟空三人傳授神力。

悟空三人各自念了自己驅動兵器的口訣傳授給三位王子,三位王子等到口訣後,竟然可以拿起悟空他們三人的兵器,隻是凡人之體,雖然得到了神力,但是使用起來悟空他們的兵器還是有些吃力。

於是大王子,便對悟空三人說道:“我等縱使得了神力,但是使用師父們的兵器還是覺得吃力,想讓工匠依照師父神器樣子,消減斤兩,不知師父肯容否?”

八戒道:“我們的兵器自己也要拿著降妖除魔,你等也該自己打造一個了。”

沙僧道:“二師兄說得對。”

隨即悟空三人便把各自的兵器拿到了王府內院,讓工匠們支爐另造不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