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首尾呼應法
這是高考作文中慣用的一種結尾方式,首尾呼應不僅體現出了文章結構的嚴謹,也反映出了考生邏輯思維上的嚴密性。這種呼應法包括兩個方麵:一是對題目的呼應,二是對開頭的呼應。這種方法常用在議論文中,結尾多以呼應開頭重申主題觀點。如全國卷I廣西考生的優秀作文《誰說這不是一種愛》的開頭和結尾:
(開頭)飄雪冰封大地,換得來年百花競放;樹葉無聲飄落,以求大樹蔥蘢生長;大風吹散柳絮,為了江堤遍地綠柳。有誰說,這不是一種愛?
(結尾)當你看到迎春花的萌芽從雪水中鑽出,大山穀在凜冽的寒風中屹立不倒,楊柳又綠江南岸,想想霜雪、落葉和風、誰說這不是一種愛?
作者在結尾變換了語言表達形式,與開頭共同表達了同一個中心主題,做到了首尾呼應,結構嚴謹,自然圓合。
2。卒章顯誌法
該方法是指在文章結尾巧妙點明其主題,起到一種畫龍點睛的作用,給讀者以水到渠成、曲終奏雅的強烈感受。這種方法在我國古代的散文創作中很早就開始運用了,由此看出,該方法多用於散文中。如四川考生的優秀作文《山頭小屋》的結尾:
當我把內心一切的情感躍然於紙上的時候,一絲永恒的牽掛讓我不能自已,小屋,我想輕輕地告訴你,謝謝,是你讓我明白,風吹雨打中,我要堅強麵對。
這篇散文構思巧妙,以對風雨中小屋的描寫來步步展現作者從中的感悟,從對小屋的神往開始,到對人生的領悟結束,結尾卒章顯誌,深化主題。
3。篇末總結法
該方法是指歸納總結全文內容,加深讀者對文章的理解和感受。這種方法常用在議論性的文章中。如全國卷II西藏考生的標杆作文《違背規律,適得其反》的結尾:
綜上所述,海龜與老鷹的故事告訴我們,凡是必須按照規律而行,否則好的願望未必會有好的結果。
作者在文中由遊客救幼龜而導致海龜“全軍覆沒”的故事開始展開論述,敘議結合,結構嚴謹。主體部分先分析論證,而後由自然而人而人類社會,並以現實為例,加以論證。最後篇末總結收束,一氣嗬成。
4。抒情收篇法
該方法是在文章結尾以熱情洋溢的言辭收束全篇,既能以優美的語言和飽滿的情感增強文章的表達力,彰顯作者的語言運用能力,同時又能給讀者帶來強烈的藝術感染力,更會起到深化主題的作用。該方法可使用大多文體。如湖北考生的滿分作文《舉手投足間》的結尾:
舉手投足之間的細微行動都會厚積薄發,成為優雅品行,翩翩氣度,在舉手投足之間,對待自然,常懷尊重;待人,和諧至上;對己,永葆自信,最終會有幸福的人生陪你一路走過。舉手投足之間,讓陽光溢過指縫,溫暖心靈,灑下一路歡歌,鋪滿一路的幸福流沙。
作者從自然中的花草開始點題——尊重,然後逐步聯係社會生活中與他人的交往,緊接著也談到了對待自己。結尾語言優美,氣勢恢弘,充分體現了作者的語言表達能力,並使文章境界和格調更為高遠。
5。哲理啟思法
該方法是指在文章結尾以飽含哲理、發人深省的語言收束,從而能夠引發讀者的哲理性聯想,啟迪讀者的思維,觸發讀者的想象。該方法多用於記敘文、散文等文體中。如福建考生的滿分作文《人生三境》的結尾:
人生必然是這樣,漸行漸遠。有言曰,少年看山是山,看水是水;中年看山不是山,看水亦非水;老年看山還是山,看水仍是水。此言得之。人生就是從單純到複雜,又歸於平靜簡單的周而複始。而我們要做的,是享受每一種滋味,感受每一種境界,並且在這個過程中,提純生活之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