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科學是一門實踐性極強的科學,在教學活動中必須注重理論和實踐的有機結合。改革開放以來,尤其是20世紀90年代之後,為了探尋適合中國國情的管理教育思想、方法和手段,培養出更多的本國優秀管理人才,我國關心和從事管理教學的人士不斷探索,通過借鑒國外的教學經驗和密切聯係本國企業的實際,在相繼引入現場教學、企業實習、多媒體教學等途徑和手段的同時,開始注重和推廣管理案例教學。
案例教學起源於美國哈佛大學商學院,是一種提高學生決策能力和綜合素質的新型教學方法,其本質是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互動式教學。案例將企業實踐帶入課堂,通過對案例的分析、討論,促使學生進入特定的管理環境,建立真實的管理感受和尋求解決問題的方案,從而更有效地培養學生的實際管理能力。工商管理案例教學的優點就是在模擬企業管理的情況下,提高學生學習的主動性,讓他們從被動的吸收知識的角色中擺脫出來,幫助他們學會獨立思考,提高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任何一種教學思想的引進,隨著本土化的發展,會逐步實現與本地環境的融合。以服務本土企業為宗旨的工商管理教育在中國發展了10餘年,在案例教學方式上,應該從以洋案例為主轉變到以本土案例為主的階段上來。朱鎔基總理曾在給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成立10周年的賀信中指出:“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需要一大批掌握市場經濟的一般規律,熟悉其運行規則,而又了解中國企業實情的經濟管理人才。”隨著市場經濟更加成熟,簡單翻譯教材已不適應培養了解本國企業國情的高素質管理人才的需求,編寫切合中國經濟實際的“本土化”管理案例已是當務之急。
西南民族大學管理學院的教師們在我省管理案例“本土化”方麵進行了有益的探索,他們編寫的《工商管理案例集》是很有價值的。該書文字流暢、案例典型、內容全麵係統,共收集了四川地區數十家本土企業的案例,涉及企業戰略管理、人力資源管理、財務管理、旅遊管理等多個方麵。我相信此書的出版不僅可以作為培養學生實際能力的教材,也將為我國企業界的人士提供有益的借鑒。
唐小我
2005年3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