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論《離騷》的文學藝術成就(1 / 2)

論《離騷》的文學藝術成就

文學研究

作者:胡桂紅 馬軼男

摘 要:《離騷》是中國文學史上第一篇由詩人獨立創作的長篇政治抒情詩。它以詩人自我為原型,成功塑造了一位個性鮮明、高大悲壯的抒情主人公形象;繼承和發展了《詩經》的比興手法,開創了一套完整而複雜的意象體係;形成波瀾壯闊、宏大完整的藝術結構;在詩歌語言和形式方麵也有所創新和開拓等等,成為中國詩歌史上浪漫主義創作的源頭。

關鍵詞:《離騷》 文學藝術 成就

和《詩經》的集體創作不同,《離騷》是中國文學史上第一篇由詩人獨立創作的長篇政治抒情詩。它汲取了北方文學、特別是《詩經》直麵現實、批判現實的精神,同時又受到南方巫術文化和楚地民間文學的影響,並融入了詩人自己的生命體驗、情感曆程、道德追求和政治理想,從而形成了和《詩經》迥然不同的風格,成為中國詩歌史上浪漫主義創作的源頭。《離騷》的文學藝術成就,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麵:

一、《離騷》以詩人自我為原型,成功塑造了一位個性鮮明、高大悲壯的抒情主人公形象

作品不僅描述了詩人的美政理想、政途上的坎坷遭際以及對理想的執著追求,同時也生動細膩地展示了詩人的感情波折和心路曆程。

詩人(抒情主人公)有著高貴的家世、美好的品質和優秀的才能,有著忠君愛國的情懷和憂國憂民之心。但是,由於小人的離間被君王疏遠,甚至被流放異鄉。身處異鄉的詩人,心頭常常縈繞著種種痛苦而複雜的感情,然而無人可以傾訴,隻好訴諸筆端,寫下了這首抒情長詩。在詩中,他痛斥那些貪圖私利、苟且偷生、不依循法度的小人,正是他們將自己逼上了窮途末路,也正是他們使楚國失去了齊國等盟國的支持,走上了一條褊狹而危險的道路。他還指責楚王的昏庸無能、目光短淺,並援引大量曆史典故,勸說楚王效仿曆史上的聖明君主,對內任用賢能,疏遠小人,公正無私,實行德政;對外積極聯合齊國等國家共同對抗秦國。正如司馬遷所說:“屈平正道直行,竭忠盡智,以事其君,讒人間之,可謂窮矣。信而見疑,忠而被謗,能無怨乎?屈平之作《離騷》,蓋自怨生也。”(司馬遷:《史記.屈原賈生列傳》)

在詩中,屈原還表達了自己對美政理想的執著追求,以及九死未悔的決心。雖然詩人已經清醒意識到楚國內政的腐敗黑暗,意識到楚國已經走上了一條偏狹而危險的道路,他痛苦彷徨,也曾有過離開楚國遠走他鄉的念頭,但是,楚國畢竟是他的宗主國,楚國和楚王與他之間有著難以割舍的血緣親情,所以,他時刻準備一旦到了無可挽回的最後時刻,就效仿彭賢(殷之賢大夫)以死殉自己的祖國,殉自己的理想。何其芳在《屈原和他的作品》一文中認為:“《詩經》中也有許多優美動人的作品,不能說那些作品沒有作者個性的閃耀,但像屈原這樣用他的理想,遭遇,痛苦和熱情以至整個生命在他的作品上打上了異常鮮明的個性的烙印的人,卻還沒有。”

二、《離騷》創造了一套完整而複雜的意象體係

《離騷》中比喻、象征的內涵更加豐富、鮮明,更具藝術魅力。它們不是一對一的單純的比喻、象征,而是形成了一套完整而複雜的意象體係,全麵折射出詩人一生的情感、經曆、理想和追求,甚至心靈深處的掙紮與痛苦。《離騷》主要創造性地運用了兩大意象體係:香花美草意像群與男女意象群。

(一)香花美草意象群

首先,《離騷》中的香花美草,比喻詩人自己高尚的品格、傑出的才能以及對楚國的忠貞。如“紛吾既有此內美兮,又重之以修能。扈江離與辟芷兮,紉秋蘭以為佩。”這裏的“江離、芷草和秋蘭“,就是隱喻自己通過修養而具有的美好品格和傑出才能。有時,《離騷》對詩人含英咀露的描寫,又象征著他效仿前賢保持自己的高潔品行以及對美政理想鍥而不舍的追求。

其次,《離騷》中的香花美草,也比喻賢明的大臣或傑出的人才。譬如:“昔三後之純粹兮,固眾芳之所在;雜申椒與菌桂兮,豈維紉夫蕙芷。”其中的“眾芳、申椒、菌桂、蕙茝”,比喻眾多有才有德的賢臣。詩人以楚國的三位先王為例,勸諫懷王要遠離小人佞臣,大膽啟用有才德的賢臣。他認為,正因為三位先王德行完美、任用賢才,才引導楚國走上了光明富強的正途。

另外,詩人還通過香花美草的凋零枯萎,象征性地描述了在榮華富貴的利誘和黑暗政治的高壓下,人才的變質與人性的扭曲:“餘既茲蘭之九畹兮,又樹蕙之百畝;畦留夷與揭車兮,雜度蘅與方芷;冀枝葉之峻茂兮,願竢時乎吾將刈;雖萎絕其亦何傷兮,哀眾芳之蕪穢。”楚懷王二十五年楚秦“黃棘會盟”後,屈原因反對這次危險的盟會,被放逐漢北。被放逐後的屈原,不僅忍受著遠離祖國和親人的痛苦,忍受著懷王的誤解和疏遠,更讓他痛心甚至絕望的是,他曾經信任過的人,其中還有他一手培養起來的學生,竟然背棄了他,趨炎附勢地投靠了楚國的保守派貴族。這讓屈原處於更加孤立而危險的境地。詩中用他親手培育的“眾芳”竟然“萎絕”、“蕪穢”,象征性地描述了那些令他痛心又讓他鄙視的小人對他的背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