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務會計與管理會計相互依存、相互製約、相互補充。兩者所處的工作環境相同,共同為實現企業管理目標和經營目標服務。兩者相互分享部分信息,管理會計所需的許多資料都來源於財務會計,其主要工作內容是對財務會計信息進行深加工和再利用,因而受到財務會計工作質量的約束。同時財務會計與管理會計是有區別的,主要表現為:
1.從服務對象來看,財務會計服務於會計信息的外部使用者,管理會計主要服務於會計信息的內部使用者。
2.從提供信息的範圍來看,財務會計受會計準則約束且具有強製性,管理會計不受會計準則約束不具有強製性。
3.從會計核算過程來看,財務會計的核算程序、核算方法統一,具有嚴格的曆史信息,但管理會計的核算程序、核算方法靈活,反映過去、現在和未來的信息。
4.從信息的報告格式來看,財務會計具有規定的公認的報告格式,而管理會計不注重報告形式。
三、財務會計的特征
(一)對外提供通用的財務報告
現代社會中,會計信息的需求者眾多,既有企業外部的投資者、債權人、政府機構和社會公眾,也有企業內部管理當局。財務會計的主要目標是向企業外部同企業存在經濟利益關係的各方提供財務報告來滿足外部會計信息使用者的需要。由於企業外部與其利益相關的集團或個人眾多,他們所需要的決策信息千差萬別,因此,財務會計並不是也不可能針對某一外部使用者提供財務報告,來滿足其個別決策的需要,而是通過定期編製通用的“資產負債表”、“利潤表”、“現金流量表”和“所有者權益變動表”,向企業外部使用者傳遞企業財務狀況、經營成果、現金流量及所有者權益變動情況等會計信息,反映企業管理層受托責任履行情況,有助於財務報告使用者作出相關經濟決策。
(二)以會計準則規範會計核算
在所有權與經營權相分離的情況下,財務報告是由企業管理當局負責編報的,而財務報告的使用者主要是來自企業的外部。會計信息的外部使用者遠離企業,不直接參與企業的日常經營管理,主要是通過企業提供的財務報告獲得有關的經濟信息。因此,財務會計信息的質量是企業外部會計信息使用者關注的焦點。為使財務會計提供的會計信息真實、可靠,防止企業管理者在會計報表中弄虛作假,財務會計必須嚴格遵循會計準則,並按照法定的程序對有關資料進行歸類整理,定期提供反映企業財務狀況和經營成果的財務報告。
(三)運用傳統會計的方法和程序進行會計活動
財務會計是從傳統會計演化而來的,它沿用了傳統會計中有關確認、計量、記錄和報告等方法及程序,對企業的經濟活動進行有效的反映和監督。同時,財務會計是在傳統會計基礎上的進一步發展,將傳統會計的方法、程序提高到一定的會計理論高度,並以公認會計準則的形式使之係統化、條理化和規範化,形成較為嚴密而穩定的基本結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