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APEC:領導人怎樣搞“社交”(1 / 3)

APEC:領導人怎樣搞“社交”

環球視窗

2014年11月11日下午,在北京雁棲湖畔,第二十二屆APEC領導人非正式會議圓滿結束。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成了會議中心,與美國總統奧巴馬以會談、會見、散步、茶敘等方式進行了長達10個多小時的交流;與俄羅斯總統普京實現了2014年以來第5次會見;甚至會見了日本首相安倍晉三,兩國關係朝著改善方向邁出重要一步……

“對中國來說,此次APEC是一個對外展示習近平主席所確定的‘民族複興’戰略的機會。”法國《回聲報》網站的報道稱,為了能向世界各國領導人展示其最美好的形象,北京可謂全力以赴。

“讓客人吃得舒服”

2014年11月北京APEC期間,中國國家會議中心的廚房或許是全球最忙碌的廚房,僅11月9日在該會議中心用餐的人數就達到11500人,創下國家會議中心開業5年來之最。

作為美食大國,中國此次如何在飲食文化上做文章,在APEC會議召開前頗引人關注。

中餐廚師長陳寶明介紹說:“我們一共有87名中餐廚師,其中包括國家高級技師2名,技師17名,高級廚師30多名。隻有技師以上的大廚才有資格掌勺。”

“來的都是客。”陳寶明說,APEC會議餐飲服務的籌備工作一年前就開始了,“我們研究了亞信峰會等大型國際活動的相關資料,為這次APEC會議確定了中西結合、以清淡為主的餐飲方案。”

APEC是個介紹本民族美食的好機會。韓國舉辦APEC會議時,特意準備了韓式火鍋和韓式雞蛋煎餅,配以泡菜。墨西哥APEC會議則用南美特產龍舌蘭來調製雞尾酒,讓賓客們品嚐墨西哥雞肉玉米卷、托著蔬菜奶酪的玉米小脆餅等玉米小吃,並享用番茄、洋蔥加辣椒風味的特色澆汁魚。

而在北京,來賓們既能吃到新加坡香辣米粉、菲律賓燴雞、澳洲水果雪餅,還能品嚐烤鴨、年糕、煎餅、擔擔麵、小籠包等富有中國特色的菜品,甚至還有驢打滾、芸豆卷、宮廷小窩頭等北京當地小吃。不過,考慮到外賓的習慣和口味,菜式有了相應的改動,比如炒宮保雞丁時用普通花椒替代麻椒,包餃子時用牛肉大蔥代替韭菜做餡兒。

考慮到宗教因素,牛肉是APEC用餐中使用頻次最高的肉類原料,絕對不能使用野生動物,動物內髒以及一些古怪食材也不能使用。“我們當然要展現中國特色,但更要讓來自世界各地的客人吃得舒服。”陳寶明說。

值得一提的是,中餐的多數菜肴為熱食,一旦溫度下降,香味、脆度、硬度都會快速變化。因此,本次APEC會議期間,凡是大型宴會,都必須精確計算時間和距離,以便掌控上菜時的溫度。

最長送餐路段為會議區B1的廚房到最北段展區,直線距離300米,為使食物保持溫度、口感和品相,所有菜品從廚房端出到餐桌上,時間限定在5分45秒內。

更大的饕餮宴,是在11月10日晚。

上湯響螺、翡翠龍蝦、檸汁雪花牛、栗子菜心和北京烤鴨,再加上1個冷盤,1份點心,1份水果冰淇淋及1份咖啡茶,當天,在奧運會場館“水立方”,習近平主席夫婦用這些款待了參加2014北京APEC領導人非正式會議的貴賓。

APEC領導人歡迎宴上的飲食,曆來是一大挑戰。菜式並不繁複,數量也並不鋪張,但質量精良。2009年新加坡APEC會議為了保證原料的新鮮,廚師團從美國訂製優質牛排,從法國訂製優質雞肉,從日本采購魚子,從挪威訂購鮮貝。

2012年俄羅斯APEC會議,主辦方準備了烤扇貝配海帶沙拉、炸卡門培爾奶酪、螃蟹等濱海邊疆區特色主菜,並以大量新鮮、純正的紅魚子醬作為配菜。

同時,各國領導人的個人禁忌和口味喜好也要盡量照顧。

2002年10月墨西哥APEC期間,組委會為與會的400多名高官配備了平板電腦,詢問喜歡的菜品及口味。而在2005年韓國釜山APEC時,主辦方費盡心思了解到時任美國總統小布什不吃羊肉,也不怎麼吃豬肉,亦不喜歡吃西蘭花,但喜歡吃中餐;普京特別喜歡吃新鮮蔬菜和魚肉,不吃羊肉,不喝含酒精的飲料。

此外,食材吃起來必須方便,不能影響賓客吃相,味道也不能影響他人。那些要用手抓、用牙撕,需要放進嘴裏之後再把骨刺吐出來的食物,或者吃完之後味道久久不散的食物,通常難登大雅之堂。

歡迎晚宴的餐具也獨具心思。不似以往國宴中使用的偏素色餐具,本次歡迎晚宴,餐具用的是帝王黃琺琅彩瓷。據此次國宴餐具主創設計師之一莊誌誠介紹,這套餐具是以《詩經·小雅·蓼蕭》中“和鸞雍雍萬福攸同”一句為主題設計,專為APEC國宴而製,“賓客至,同多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