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最大的特色在於兩個字——“智”與“趣”。“智”者從“知”,汲取知識是智慧的開始。然而知識是用學的,智慧是用悟的。“不僅看到外,而且看到內;不僅看到相,而且看到理;不僅知道點,而且知道麵;不僅能夠說,而且能夠想”,這才是智慧。趣者從興,所以有興趣一說。古人王羲之言:“恒恐兒輩覺,損其歡樂之趣。”《晉書·王羲之傳》。無趣則枯,有趣則盎,大凡成功者,多因興趣使然。在本書中,管理知識與科學實驗和生活故事巧妙結合,賦予管理學無限趣味與活力。實驗生動有趣、寓意深刻,故事短小精悍、富有哲理,全書圖文並茂、寓教於樂,內容涉及管理知識的方方麵麵,從管理理念到管理方法,從管理心理到管理溝通,從管理思維到管理決策,從生活管理到社會管理,從企業管理到政府管理。小實驗、大啟迪,小故事、大道理——無論你從事何種類型的工作,都能從本書中得到一些有益的啟示。
曾聽人講過一則周穀城周穀城(1898—1996),祖籍湖南益陽,我國著名曆史學家、教育家。中學畢業後考進北京高等師範學校(北京師範大學的前身)。大革命時期與徐特立、柳直荀等組織教育工作者協會。曾任湖南省農民運動講習所講師、全國農協幹部。自1921年春到長沙省立第一師範任英語兼倫理教員時結識毛澤東後,兩人建立了深厚的友誼。先生的軼事。某次周先生在課堂上和學生們談起一段往事,1956年,他去北京參加一次會議。毛澤東得知後,請他去中南海一聚,順便在露天遊泳池一道遊泳。毛澤東是從深水一端下,而周穀城卻從淺水一端下。毛澤東喊:“從這兒下呀!”周穀城詼諧地說:“我和主席比不了,你是要深入淺出,而我要淺入深出。”說罷大笑。
深入淺出也好,淺入深出也罷,兩者都是在追求一種意境,使人能於趣中領悟深刻哲理。盡管普及性的作品麵對的是大眾,立意要力求“通俗”,否則難以得到廣大讀者垂青。然而,雅能通俗,俗以致雅,其重點在雅而非俗。說到俗雅問題,便讓人想起一則傳說,在蘇州有座著名的園林叫獅子林,園內有座“真趣亭”,懸掛著愛新覺羅·弘曆親筆題寫的“真趣”匾額。據說乾隆帝遊覽獅子林後,曾書“真有趣”三字,為亭提名。園主人機智過人,請皇上將“有”字賜給他,便將“真趣”兩字鐫為匾額。一字之差,大俗大雅。這則傳聞,查無實據,好事者實在是唐突了我國這位曆史上文化素養甚高的帝王,因為“真趣”是一個專門名詞,早在詩畫論著中就已頻頻出現,乾隆是不可能把“真趣”寫成“真有趣”的。傳說就是傳說,隻會給導遊提供更多的素材,為遊人增添更多的情趣。從“真有趣”到“真趣”,對遊客而言算是一則軼聞,但對作者來說卻是一種追求。無深則無淺,無雅則無俗,其中的關鍵在於,必先“深入”其妙,方可“淺出”其玄。這個道理古人說得很清楚。《易·係辭》雲:“唯深也,故能通天下之誌。”我們可以不用學術語言講話,但卻要表現管理知識的深刻內涵。
謝明
2011年11月於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