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伸閱讀
劉潤:風險投資,那個“賭徒背後的賭徒”
(本文首發於“騰訊大家”)
很多人有這樣的感覺,互聯網時代,好像天上天天都在掉餡餅。今天我請大家坐出租車,明天你請大家吃霸王餐,後天他直接掏現金給大家發春節紅包。我最近,就被餡餅砸過好幾次。
2015年春節前,新浪微博發了條私信給我,說他們往我賬戶裏打了些錢,請我用這些錢給我微博裏最熱情的粉絲們發紅包。我將信將疑地打開鏈接,沒想到新浪微博連把紅包發給誰都幫我挑選好了,我按了一下“發送”鍵,現金,就這麼以我的名義發出去了。
有一次,我通過一個叫“愛大廚”的APP叫了個廚師來我家做飯。廚師給我們做了四菜一湯,共花了近倆小時的時間,隻收了9塊錢。原價是69,但因為我是第一次消費,愛大廚減免了50塊;因為我選擇微信支付,騰訊又減免了10塊,所以一共隻收了9塊,便宜到內疚。
還有一次,我用“途虎網”的5分錢洗車券去洗車,平時這個店洗次車要30元。這種券,每月都可領一張。我和老板聊天,他還熱情地推薦:“你再裝個‘TT快車’,一次隻要1塊錢,每星期可以洗1次;還有‘養車點點’,第一次1塊錢,以後抽紅包,輪流用。”這樣,每個月洗五六次車都幾乎不花錢。
“免費”,甚至“倒貼”,已經成了互聯網的一種商業模式。這讓一直靠自由資金滾動發展起來的傳統企業非常不解和頭疼:這麼瘋狂的燒錢,萬一沒賺回來怎麼辦?
有可能賺不回來嗎?當然可能。互聯網平台的成功,除了戰略、組織、執行這些能力很重要外,不可否認,還有相當大的運氣成分。這就涉及一個給“運氣”估價的問題,或者叫:風險定價。
靠買賣這些可預測風險,包括戰略(商業模式)、組織(團隊)、執行力,和不可預測風險,包括運氣做生意的機構,叫作“風險投資”,他們稱自己為:企業家背後的企業家。
今天,對於絕大多數創業公司來說,支撐他們“免費”,甚至“倒貼”的那些巨資,都是從風險投資機構的腰包裏掏出來的。今天餓了麼拿到3.5億美金的投資,明天美團拿到7億美元的投資,後天大眾點評拿到8億美金的投資。不論是百度、阿裏、騰訊,還是小米、京東、360,這些叱吒風雲的互聯網界的企業家背後,都有一些低調睿智的風險投資界的企業家,比如孫正義之於馬雲,劉芹之於雷軍。
他們為什麼願意掏這麼多錢給別人去花呢?因為,這些“企業家背後的企業家”,其實也是“賭徒背後的賭徒”。互聯網平台帶來的令人咋舌的財富價值,就是一個大賭場。
互聯網最大的優勢,是效率的優勢。互聯網平台,可以用極低(接近於零)的成本優勢,網聚傳統企業無法想象的龐大用戶,突破引爆點,達成平台化的贏家通吃。可是如果失敗了,前期的投入,將可能顆粒無收。互聯網平台可以帶來的財富是史無前例地高,但是成功概率也是史無前例地低。一個騰訊成功,可能背後死掉了一萬個各種訊。所以,互聯網平台創業者,從某種意義上說,是“賭徒”,而投資人,開句玩笑,就是“賭徒背後的賭徒”。
這些賭徒背後的賭徒,風險投資機構,其實是最厭惡風險的。他們通過大數量的投資,均攤不可測的運氣,把低概率的高收益事件,平均為高概率的低收益事件。然後再用對未來商業的方向性、成功團隊的特征性的認識,形成他們認為最合理的下注邏輯,努力把平均低收益,提升為平均中等收益。把創業公司當產品,把未來收益當賭注,他們最重要的能力,是通過眼光和投資策略,對風險,以及運氣定價的能力。
有了這套“賭徒邏輯”後,風險投資就把整個互聯網平台未來可能賺的錢的一部分,兌現到今天,包裝成風險收益級別不同的“創業保險”產品,叫作天使、A輪、B輪、C輪等等,賣給創業者。價格是如果成功後分享你的財富,收益是不幸失敗後承擔你的損失。你會發現,買過“創業保險”的人,有明顯的心理從容和速度優勢。即便是雷軍,有足夠的個人財富,但在創業做小米的時候,也同樣去找劉芹買保險。
“創業保險”,是工業化的創業時代,最重要的工具之一,也是很多一直靠自有資金滾動發展的傳統企業不熟悉,所以不敢碰的一塊。
所以,我給很多傳統企業做轉型戰略顧問時都會建議,盡量找專業的風險投資機構進來,參與轉型。這也是為什麼,我和一些投資機構合作成立了專門的“互聯網轉型”基金,幫助傳統企業轉型,用稀釋掉的股份,買份“轉型保險”。這份保險,在時間上用未來的利潤錯配成今天的投入,在空間上用成功者的財富對衝失敗者的損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