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8章 第27計 假癡不癲——精明者總是難得糊塗(3 / 3)

巴魯克在做出投資決策時大都相當慎重,他提出應該注意投資對象的三個方麵:第一,它要擁有真實的資產;其次,它最好有經營的特許優勢,這樣可以減低競爭,其產品或服務的出路比較有保證;第三,也是最重要的,是投資對象的管理能力。巴魯克告誡道,寧肯投資一家沒什麼資金但管理良好的公司,也別去碰一家資金充裕但管理糟糕的公司的股票。對風險的控製,巴魯克也相當注意。他認為,要經常在手裏保留一定的現金,建議投資者每隔一段時間必須重新評估自己的投資,看一看情況變化後股價是否還能達到原來的預期。他又提醒投資者要學會減少損失:投資過程中的犯錯是在所難免的,失誤後惟一的選擇便是在最短的時間內減少損失。巴魯克對所謂的超額回報並不以為然,他告誡不要試圖買在底部、賣在頂部。他說:“誰要是說自己總能夠抄底逃頂,那準是在撒謊。”他也提醒投資者,要謹防所謂內幕消息或者道聽途說,要有自己的分析和思考,因為投資的錯誤往往由此而鑄成。

在大家一哄而上之時,巴魯克總是冷靜地袖手旁觀,當大家冷靜之時,他卻是熱情倍增。這種反其道而行之的風格,也許正是巴魯克的獨特之處。

有人稱巴魯克為“投機大師”的原因之一,是其貌似孤注一擲的風格。其實,巴魯克的果斷正是他出類拔萃的成功特質,尤其表現在他能夠咬住其他投資者慢半拍的時機。有一則小故事可以很好地說明巴氏的投資風格。他在28歲那年的一個星期天的晚上,在旅途中無意聽說西班牙艦隊在聖地亞哥被美國海軍殲滅,這意味著美西戰爭將隨即結束。巴魯克立刻意識到若能在翌日黎明前趕回辦公室操作,準能大發一筆。可是當時的班車在夜間是不運行的,他便急中生智,迅速趕到火車站,花大價錢租下一列專車,連夜疾馳,終於在黎明前趕到辦公室。在其他投資者尚在睡夢中時,巴魯克果斷出擊,結果賺了一大筆。

巴魯克曾說過“群眾永遠都是錯的。”這句話曾招來許多非議,但事實勝於雄辯。最能證明巴魯克觀點無誤的,莫過於他能夠在1929年大危機到來前夕順利逃頂。美國20世紀30年代的股市崩塌對全世界投資者的震撼是久久不能磨滅的,你隻要想象一下假如上證指數從2200點急挫到250點對我們的傷害會有多大,就能體會這種崩塌所帶來的損失。也正由於大危機,巴魯克則對群眾的盲動有了更深切的體會,他認為要想在投資中獲得利潤的話,非得與大多數人反向操作才行,也正是由於這種特立獨行的投資風格,使巴魯克獲得了華爾街“獨狼”的綽號。

事實上,“群眾永遠是錯的”是巴魯克投資哲學的第一要義。他的很多關於投資的深刻認識都是從這一基本原理衍生而來的。比如,巴魯克主張一個非常簡單的標準:當人們為股市歡呼時,你就得果斷賣出,別管它還會不會繼續漲;當股票便宜到沒人想要的時候,你應該敢於買進,不要管它是否還會下跌。

巴魯克的判斷力是讓人驚異的,他能把握稍縱即逝的機會,對此他解釋說:“我並不聰明,但我喜歡思考。大家看到蘋果掉到地上,隻有牛頓會去問為什麼。”他提醒大家,判斷力的基礎是了解,假如你了解了所有的事實,你的判斷就是對的,反之,你的判斷就是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