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用新解”
打劫“死雞”,變成“鳳凰”
企業或商店因經營不善而倒閉,就會像一隻“死雞”一樣,讓人不屑一顧了。
廣東話有“執(撿)死雞”一說,意即撿到了便宜。這有點令人費解,撿到死雞怎算撿到便宜?但在生意場上,“執死雞”便大有文章可做。在美國,有位專門“執死雞”的富翁,名叫保羅·道彌爾,有一次他聽說一家玩具廠因管理不善而倒閉清盤,當即找到了工廠老板,想買下這家工廠。
由於工廠老板因工廠倒閉,急欲轉讓,無心討價還價,所以保羅·道彌爾以極低的價錢“撿到這隻死雞”。
道彌爾找出工廠經營失敗的原因,然後製訂了改造工廠經營的計劃,於是按照自己行之有效的計劃重新開工,半年之後,這家工廠由死變活,產量翻了一番。
美國當代石油大王哈默爾也是個“執死雞”能手。他從60年代開始,就熱衷於石油開發事業。
當時有一家叫德士的石油公司,在舊金山以東的河穀裏尋找天然氣,鑽井到5600英尺時,仍不見天然氣。公司決策者認為耗資太多,再鑽下去很可能徒勞無功,難以自拔,便匆匆鳴金收兵,宣判此井“死刑”。
哈默得知這一消息,立即派專家進行考察,並輕易占有了德士公司的勞動成果,在原井上架起鑽機,又鑽進3000英尺,天然氣噴湧而出。
後來,他又聽說舉世聞名的埃索石油公司和殼牌石油公司,在非洲的利比亞由於探油未成而扔下不少廢井,便果斷地帶領大隊人馬開往該地,“趁火打劫”,故伎重演,在被判了“死刑”的枯井上又架起了鑽機,繼續深鑽,很快就打出九口高產自噴油井。
麵對“死雞”,不可置之不理,而應趁眾人不屑一顧之際,及時“劫”來。為我所用,稍費功夫,就有可能變成“鳳凰”。
另一個例子是美國亞默爾肉食加工公司老板菲力普·亞默爾的故事。1975年初春的一天,亞默爾坐在自己的辦公室裏翻閱報紙,了解當天的新聞。突然一則幾十個字的短訊,使他興奮得差點跳起來:墨西哥發現了疑似瘟疫的病例,他馬上想到,如果墨西哥真的發生了溫疫,一定會從加利福尼亞州或得克薩斯州邊境傳染到美國來。而這兩個州又是美國肉食供應的主要基地。肉類供應肯定會緊張,肉價一定會猛漲。
當天,他就派家庭醫生亨利趕到墨西哥,幾天後,亨利發回電報,證實那裏確有瘟疫,而且很厲害。
亞墨爾接到電報後,立即集中全部資金購買加利福尼亞州和得克薩斯州的牛肉和生豬,並及時運到美國東部。
不出所料,瘟疫很快蔓延到美國西部的幾個州。美國政府下令:嚴禁一切食品從這幾個州外運,當然也包括牲畜在內。
於是,美國國內肉類奇缺,價格暴漲。亞默爾趁機將先前購進的牛肉和豬肉拋出,在短短幾個月裏,他淨賺900萬美元。
亞墨爾慧眼獨具,發現了瘟疫即將流行的征兆,預測到可能出現的局麵,把握和充分利用了瘟疫蔓延所帶來的機遇,進而取得成功。
乘瘟疫這把火,亞默爾卻“劫”到一大筆財,不愧是商戰高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