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章 營銷者必知的心理知識(1 / 3)

一、什麼是個性

在西方,個性一詞源於拉丁語Persona,它有兩個含義:一方麵,原指演員在舞台上所戴的假麵具,後引申為一個人在生命舞台上所扮演的角色;另一方麵,指能獨立思考、具有獨特行為特征的人。個性,在西方又稱人格。由於個性結構較為複雜,因此,許多心理學者從自己研究的角度提出個性的定義,西方人格心理學家奧爾波特(G。W。Allport)曾綜述過幾十個不同的定義。如美國心理學家吳偉士(R。S。Woodworth)認為:“人格是個體行為的全部品質。”美國人格心理學家卡特爾(R。B。Cattell)認為:“人格是一種傾向,可借以預測一個人在給定的環境中的所作所為,它是與個體的外顯與內隱行為聯係在一起的。”

現代心理學一般把個性定義為一個人的整個精神麵貌,即一個人在一定社會條件下形成的、具有一定傾向的、比較穩定的心理特征的總和。

嬰兒出生後隻是一個個體,但並沒有形成自己的個性,尚未成長為一個社會的人,所以,稱他們為“未成人”。隨其成長,他的內部世界在豐富著、發展著、完善著,最後成長為一個從事社會實踐活動的獨立的個體,成長為完全的、現實的、具體的社會成員,形成全麵整體的個人,持久統一的自我,這時,他便具備了自己的個性。

個性貫穿人的一生,影響人的一生。正是人的個性傾向性中所包含的需要、動機和理想、信念、世界觀,指引著人生的方向、人生的目標和人生的道路;正是人的個性特征中所包含的氣質、性格、興趣和能力,影響和決定人生的風貌、人生的事業和人生的命運。

在日常的人際交往中,我們會發現,有的人行為舉止令人難以忘懷;而有的人則很難給別人留下什麼印象。有的人雖隻見過一麵,卻給別人留下長久的回憶;而有的人盡管長期與別人相處,卻從未在人們的心目中掀起波瀾。

出現這種現象的原因就是個性在起作用。一般來說,鮮明的、獨特的個性容易給人以深刻的印象,而平淡的個性則很難給人留下什麼印象。

在日常生活中,人們對個性也容易產生一些誤解,往往認為一個“倔強”“要強”“坦率”“固執”的人很有個性;而“文雅”“平和”“斯文”“柔弱”的人沒有個性。這種看法是不對的,至少說是不全麵的。“倔強”“要強”“坦率”“固執”是人在其生活、實踐中經常的、帶有一定傾向性的個體心理特征,是一個人區別於其他人的精神麵貌或心理特征。由於這種傾向的個性特征比較鮮明、獨特,往往容易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而“文雅”“平和”“斯文”“柔弱”是一種性格溫和、希望與他人和睦相處且帶有傾向性的個體心理特征和區別於其他人的精神麵貌或心理特征,隻不過這種傾向性的個性特征比較平淡而不鮮明,往往不容易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罷了。

由此可見,不管是哪一種傾向性的個性特征,不管這種特征是鮮明的還是平淡的,它都表明了一種個性。心理特征人人都有,精神麵貌人人不可缺少。從這種意義上來說,世界上不存在沒有個性的人。

個性主要有以下特點:

(1)個性的傾向性。

個體在形成的過程中,時時處處都表現出每個個體對外界事物的特有的動機、願望、定勢和親合力,從而發展為各自的態度體係和內心環境,形成了個人對人、對事、對自己的獨特的行為方式和個性傾向。

(2)個性的複雜性。

個性是由多種心理現象構成的,這些心理現象有些是顯而易見的,別人看得清楚,自己也覺察得很明顯,如熱情、健談、直爽、脾氣急躁等;有些非但別人看不清楚,就連自己也感到模模糊糊。

(3)個性的獨特性。

每個人的個性都具有自己的獨特性,即使是同卵雙生子甚至連體嬰兒長大成人,也同樣具有自己個性的獨特性。

(4)個性的穩定性。

人的個性是逐漸形成的,一旦形成某種個性,包括它的組成部分,都具有相對的穩定性。

(5)個性的完整性。

如前所說,個性是個完整的統一體。一個人的各種個性傾向、心理過程和個性心理特征,都是在其標準比較一致的基礎上有機地結合在一起的,絕不是偶然性的隨機湊合。人是作為整體來認識世界並改造世界的。

(6)個性的積極性。

個性是個動力傾向係統的結構,不是被客觀環境任意擺布的消極個體。個性具有積極性、能動性,並統帥全部心理活動去改造客觀世界和主觀世界。

二、個性的類型

對於個性的類型,主要有以下幾種說法。

(一)五行性格論

《靈樞·陰陽二十五人篇》具體論述了二十五種人格類型。這種分類是把人按五行歸類,分成木、火、土、金、水五種類型,然後再以五音類比,將上述五種類型的每一型分成一個具有典型特征的主型和四個各與主型不同又各自互有區別的亞型,共計得出二十五種類型。每一類型的具體特點如下:

木形之人的個性心理特征是:有才智,好用心機,體力不強,多憂勞於事。稟木氣全者為主型,稱為上角之人,其特征是雍容柔美。其四種亞型為稟木氣不全者,其中大角之人謙和優柔,左角之人隨和順從,右角之人努力進取,判角之人正直不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