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個意外並沒有影響張賢的效率,在別人看來十分驚險的情況,在他眼裏不過是連心跳節奏都不曾改變的小插曲,所以這並沒有影響他接下來的速度,沒一會兒,又一根繩子見底了。
上麵的村民也開始有序的沿著張賢的路線下滑,後續的繩子同步傳到了他這裏,拚接後根據每段繩子的長度,他就會估摸著距離找一個合適墊腳或停留的台階,這樣方便後麵的人下來跟上他的操作。
就這樣又下了兩根攀山繩的高度,張賢來到了一個超級大的突出平台,感覺這裏可以作為中間休息的地方,就停了下來,後麵的繩子可以另外起頭,畢竟其他人肯定不像他可以一口氣下到底的,還要考慮隊伍裏有那麼多老胳膊老腿的存在呢。
山崖頂上,徐明峰在給那些中外專家做講解,主要告訴他們攀山繩的用法和注意事項,葉玲玲則在一邊跟著翻譯,這裏下去可是高危操作,得確保每個人都不會犯低級錯誤。
每一段繩子所在的落腳處,都提前站了一位村民,扣著安全繩扣,拉著攀山繩,主要是兜著點防止意外,比如有大風的時候拉著點,剛剛每個落腳點固定的繩結有無問題等。
很快,一個男研究生模樣的人就被推了出來作為第一個打樣,徐明峰給他係上繩扣,調整姿勢,然後重複了一遍下墜的訣竅。
“走起,不要怕。”徐明峰在上麵給他助了一把力,這個年輕人就學著之前村民的樣子,雙腳蹭著山壁,借著滑繩與攀山繩之間的摩擦力,開始一點點往下滑墜。
“誒,繼續,繼續,對,保持,不要盯著下麵看,快到我這裏了,穩住。”第一個落腳點的村民正是徐明貴,看著上麵的人離自己越來越近,於是開始喊話,並接過指導任務。
“再下來兩步,對,好,踩著,站穩了,歇一會。”等到了近前,徐明貴扶住這第一個吃螃蟹的人,讓他踩著落腳點恢複一下體力和緊張的心情,過了兩分鍾,指導著他再次往下一節繩子下滑,到了下麵,自然有下一位村民接應。
張賢站在中間的大平台上扯著繩子,把山神鷹招了下來,讓它們圍著山崖巡視,以防有什麼鳥兒突襲或者剛剛搬山猿的情況出現,當他接住第一個人的時候,已經過了好一會,看著對方雙腿微顫地解除繩扣去一邊休息,心裏暗暗點頭,這第一個打樣的人,還算是合格。
就這樣按照類似接力的方式,一個個隊伍的成員被接到了張賢這裏,中間難免會出現一兩個不敢下或身體條件不允許的情況,在村民們的上下協助之下也有驚無險的到達了。
所有人員的聚集,並沒有讓這個大平台產生擁擠的感覺,隻是多了些人聲喧嘩,讓下麵原本傳來的一些水聲顯得小了些,一些人則是在猜測,下麵會不會是水域影響後續的落腳。
當然,這隻是他們的閑扯,知道隊伍已經確認好路線,想來不會有差池,而這時村民則在想辦法把大件的行李或設備給弄下來,相比於人的靈活,這些東西往往需要好幾個村民同時協助才能順利的落下來,花費的時間不比剛剛全體人員要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