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藏吃的媳婦
民間故事大觀
作者:賓煒
清末民初那一陣,白州青平鎮有個牛六,有屋有田,在當地算個富戶。牛六父母去世時,他尚未娶妻,單身一人,吃喝用度十分隨意,從不知道節儉二字。
有一日,鎮上來了一對逃荒的母女。那女兒隻有十六、七歲,餓得皮包骨頭,眼窩深陷,一臉菜色。包子店的老板給她們施舍了幾個牛肉包子,那老太太隻給了一個女兒吃,剩下的全塞到了破包袱裏。旁人問她為何不吃,她說吃不得,等哪天遇不上施舍的好心人了,能救命。牛六觀看了一陣,—時動了惻隱之心,心想自己家反正有的是房子,有的是糧食,就把這可憐的母女帶回了家,一日三頓,管吃管飽。
女兒名叫阿水,在牛六家住了一段日子,臉上有了油光,一看,原是個十分俊俏的大姑娘。牛六對阿水有了意思,就去向阿水的母親提親。那老太太巴不得呢,一百個應承。當晚就安排兩人圓了房,牛六白撿一個媳婦,連媒錢都省了。
成婚後,母女倆由客人變成了主人,把牛六家料理得井井有條。牛六對母女倆九十九個滿意,惟一不滿的就是覺著丈母娘有點煩人。
牛六隨意吃喝慣了,想著怎麼吃就怎麼吃,吃不完,也不管是白花花的米飯還是流著油的肥肉,往桶裏一倒,一點兒不覺得可惜,也不知道養個豬啊雞啊的來撿。母女倆來後,看著牛六這麼糟蹋糧食,心疼得要命。每頓吃飯,母女倆不單把飯碗裏的米粒一粒不剩拔拉進嘴裏,飯桌上掉下的飯粒兒,也被他們撿拾得幹幹淨淨,甚至菜盤裏剩下的汁兒,也舍不得倒掉,留著下頓拌飯。倘若讓老太太做飯,那更荒唐了,她連上頓留下的鍋巴都舍不得洗掉,就那麼倒米進去煮了。煮出來的米湯,她視如寶貝,一滴不剩全喝光。牛六有時候看著挺生氣的,心說我又不是不夠你們吃的,真是餓死鬼投的胎,餓怕了!
有一天,牛六想上山打野味,到雜物房裏拿套子時,看見牆角放著一個小甕子。用腳踢了踢,感覺挺沉,好奇地揭開甕蓋一瞧,裏麵居然是滿滿一甕米。他撓著頭直歎奇怪,米缸明明擺在外屋,是誰在這藏了一甕米?
想了想,他明白過來了,這準是老太太做的好事。接著他來了氣,你吃住在我家,還在我家偷偷藏米,到底想幹什麼?
他一生氣,索性不上山了,把那甕米抱出來,喊來她們母女。老太太一看那個小甕,當即就明白是咋同事了,連說:“是我藏的,不關阿水的事。”
牛六板著臉問:“你藏著米幹什麼?想拿去換錢使麼?”
老太太慌忙擺手:“不不不,我我我……我隻是想藏著點吃的,這樣心裏才踏實。”牛六不滿地哼一聲:“真是一輩子想做餓鬼!”
老太太惴惴不安,低頭順腦地聽女婿發了一通脾氣,輕輕歎了口氣,說道:“牛六呀,你說得沒錯兒,你是沒有嚐過餓,我真是給餓怕了。從小到大,我都是飽一頓饑一頓過來的,在娘家時吃不飽,嫁了人也吃不飽,我親娘和你沒見過麵的丈人,還有阿水的兩個姐弟,都是給餓死的呀。俗話說得好,饑時想著節時飯,寒時想著嫁時衣,咱們現在雖然吃穿不愁,卻也不能光顧眼前,得想著以後,藏著點吃的,萬一到什麼時候,那可是能救命的……”
牛六聽她噦噦嗦嗦說了一大通,有些惱羞成怒起來,揮手道:“行了行了,等到了那個時候你再說吧。你給我把藏的東西拿出來,以後不要在我家東藏西藏的!”老太太囁囁嘴,還想說,阿水急忙拉拉她衣袖。老太太無奈地歎口氣,隻好帶著牛六去“起贓”。牛六跟著她一路走去,在自家屋裏轉了一圈,隻見老太太在一個又—個旮旯角裏拿出一樣樣東西,就像變戲法一般,讓他把眼都看直了。起完了擺在一堆,全是吃的東西,有米有穀,有油有鹽,木薯幹、蕃薯、芋頭……凡是他家有的東西,她全藏了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