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家中埋頭寫書的雲陽不知道的是,在著名的TVB大樓裏麵,一場關於他的談話正在進行中。
人稱“六叔”的邵逸夫爵士在今年正式成為了TVB的董事局主席。新官上任的他製作了經典的神作《上海灘》,一時間造成該劇播出時香江萬人空巷的奇景,成功的燒出了第一把火,坐穩了董事局主席的位置。不過,邵逸夫並沒有滿足。
TVB辦公室,邵逸夫正在召見剛提拔不久的梁嘉樹。
“嘉樹,最近有看明報?”
時至中年,正意氣風發的梁嘉樹在邵逸夫麵前很恭敬:“有看。正在連載的尋秦記很好。”
邵逸夫感興趣道:“看來我們是想到一塊去了。你覺得他有沒有改編成電視劇的價值。”
梁嘉樹道:“六叔,我覺得這部小說極具改變的價值,我相信拍成電視劇之後一定能引起不亞於上海灘上映時的轟動。”
邵逸夫有點好奇:“這部小說能拍電視劇我是相信的,但是,將他和上海灘相比,是否有點言過其實?”
梁嘉樹正色道:“不。這絕不是誇張。六叔,如果你通篇閱讀過尋秦記這本書,你就會發現作者是再用寫劇本的方式寫小說的。全文節奏緊湊,每個斷章篇幅相近,閱讀下來有很強烈的畫麵即視感。我們隻要拿到這部小說的改編權,完全可以直接照著小說進行拍攝而不需要創作改編劇本。這樣的拍攝就不需要承擔因為改編劇情而造成讀者詬病。”
梁嘉樹頓了頓,接著道:“明報曾經做過一個調查,尋秦記連載一個月來,如今每期報紙的銷量已經超過110萬份,而香港的總人口也不過是500多萬。其中接近50萬銷量是由尋秦記帶來的。這個李玄(雲陽的筆名)是在重複當年金庸重複過的傳奇。這麼穩定的市場,我們沒有理由會失敗的。”
邵逸夫聽了梁嘉樹的分析後才聳然動容。原本,他隻是以為尋秦記不過是本簡單的暢銷書,而現在,他可不這麼看來了。金庸的小說能給電視台帶來什麼樣的好處他是最清楚不過了,這個李玄的作品,即便是有著金庸一半的影響力,那也是個極其可怕的現象了。這個人,必須拉攏住!
下定決心的邵逸夫問道:“那個李玄究竟是什麼人,你有過了解麼?”
梁嘉樹道:“六叔,這個李玄可是個傳奇人物,和我們TVB也是吧極具淵源啊。”
邵逸夫眼中精光一閃,道:“哦?這麼個人才居然和我們TVB有淵源?為什麼我沒有聽過?”
梁嘉樹笑道:“六叔沒有聽過他的名號也是正常的。”
“這個李玄,原名雲陽,李玄是他的筆名。他的爺爺叫做雲洪城,十二年前因為在內地招惹了權貴遊來香江。他當年曾經在武神孫祿堂門下學過武,昔年在綠林也是大有名聲之人。後來不知怎麼的退隱江湖。後來遊來香江,開了一個專職跌打損傷的藥堂,生意不錯,直到四年前去世。雲洪城去世之後,雲陽家中隻剩孤兒寡母,不得已,雲陽憑著雲洪城的麵子,在TVB做了龍虎武師。直到一個月前,雲陽的小說被董橋看上,才辭去了工作,專職寫作。”
邵逸夫問道:“雲陽這樣的經曆,算不上傳奇吧?”
梁嘉樹道:“哈哈,這樣的經曆當然算不上傳奇。但是,若是我告訴你,雲陽是一個傻子呢?”
“傻子?”邵逸夫忽然覺得自己的腦子有點不大好用了。
“對,就是傻子。”梁嘉樹笑道,“五年前,他被砸壞了腦子,從此之後無論是說話還是做事,都比常人慢上好幾拍。在片場的時候,經常被人安排做苦活累活也從來都不抱怨。大家都叫他傻子陽。”
邵逸夫感慨道:“看來這位雲生還是個大智若愚的人物啊。他今年多大?”
梁嘉樹道:“應該有21歲了。”
邵逸夫沉吟片刻道:“這個人是有才華的,而且年紀很輕。我們要拉攏他!”
“嘉樹,你去找他談談電視改編的問題。條件可以適當放寬,關鍵是要讓他感受到我們邵氏的誠意。”
“是!”
對於邵氏的邀請,雲陽沒有感到意外。在將小說以劇本的節奏寫出來之時,他就知道會有這麼一天,但是他沒有想到的是來和他談合作的居然會是梁嘉樹。現在的梁家樹還遠遠沒有達到後世那種地位,但是有著李玄的記憶的他,自然知道這個人在未來會是TVB的支柱之一。
“雲先生真是年少有為。”梁嘉樹和雲陽約在一家茶餐廳見麵。一見麵,梁嘉樹就毫不客氣的送上了一頂高帽。
“過獎。年少輕浮,當不得前輩誇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