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銘記曆史 和平發展 凝聚龍江振興之力(1 / 1)

銘記曆史 和平發展 凝聚龍江振興之力

奮鬥之聲

作者:本刊評論員

“欲知大道,必先為史”。70年前,我們徹底粉碎了日本軍國主義殖民奴役中國的圖謀,洗刷了近代以來中國抗擊外來侵略屢戰屢敗的民族恥辱,重新確立了中國在世界上的大國地位,使中國人民贏得了世界愛好和平人民的尊敬,開辟了中華民族偉大複興的光明前景。

回首這一人類的空前浩劫,回望正義終得伸張,太多的血淚回憶與曆史警示,值得全世界人民永久珍藏。銘記曆史,和平發展,就是要從戰爭的代價中記取教訓,從勝利的昭示中總結經驗,從曆史的進程中吸取營養,從精神的傳承中獲得力量,堅持走和平發展的道路,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和中華民族偉大複興的中國夢。

銘記曆史,和平發展,就是要堅持黨的領導,堅定理想信念、對黨絕對忠誠。從民族獨立到民族複興,是中國共產黨如砥柱中流,支撐起全民族救亡圖存的希望,引領著奪取戰爭勝利的正確方向。中國共產黨的領導是曆史的必然、人民的選擇、民族的希望。堅持黨的領導,推進黨的建設,保持黨的先進性,是我們能否抓住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和構建黑龍江陸海絲綢之路經濟帶的重要戰略機遇期,加快龍江發展的關鍵。我們要全麵加強和改進黨的思想建設、組織建設、作風建設、製度建設和反腐倡廉建設。每一位黨員幹部更要強化黨性鍛煉,補足精神之“鈣”,築牢理想信念之基,解決好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問題,嚴守黨的政治紀律和政治規矩,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動上自覺與以習近平同誌為總書記的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做到在黨言黨、在黨憂黨、在黨為黨、在黨護黨。

銘記曆史,和平發展,就是要緊抓發展第一要務,實現國家富強、推動民族複興。增強發展意識,堅持發展第一要務,在發展中調整、在發展中提升、在發展中增效。搶抓發展機遇,把握國家加快東北老工業基地振興發展戰略,集中精力做好穩增長、促改革、調結構、惠民生工作,著力完善體製機製改革,鼓勵大眾創業創新,不斷增強經濟社會發展內生動力和活力,建設富強文明幸福關麗的黑龍江,實現全麵建成小康社會目標。

銘記曆史,和平發展,就是要大力弘揚抗戰精神,不畏艱難困苦、敢於攻堅克難。民族之強大,首先在於精神之強大。偉大的抗戰精神,是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偉大民族精神的重要內容,是彌足珍貴的精神財富。我們要大力弘揚抗戰精神,與北大荒精神、大慶精神等時代精神有機結合,強化精神支柱,鞏固思想基礎,在當前由於長期積累的結構性、資源性、體製性矛盾集中凸顯,經濟下行壓力較大的情況下,保持定力、堅定信心,以一往無前的勇氣和擔當,將龍江振興發展大業推向前進。

銘記曆史,和平發展,就是要努力形成萬眾一心良好局麵,敢於擔當、勇於爬坡過坎。東北打響抗日戰爭第一槍,在中國共產黨的堅強領導下,東北抗日聯軍苦戰十四年為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作出的貢獻彪炳史冊。當前,麵對加快產業結構優化升級,資源型城市轉型,體製機製改革等難題,沒有萬眾一心、團結一致的決心,沒有敢於擔當、敢打硬仗的精神,就難以取得勝利。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已到了滾石上山、爬坡過坎的關鍵階段,各級黨員幹部要敢於擔當、善於擔當、體現擔當”。這就要求每一位黨員幹部做到團結、合心、聚力,統一思想認識,形成發展共識,始終把責任扛在肩上,相互配合、協調一致,充分發揚釘釘子的精神,謀發展,抓落實,朝著既定目標奮勇前進。

曆史如鏡,豐碑不朽,精神永恒。70年前的硝煙雖已散去,但中華民族在強敵麵前表現的萬眾一心、百折不饒的抗戰精神和愛國情懷,依然是我們當今正在進行的民族複興偉大事業中最寶貴的精神財富。殷憂啟聖,多難興邦。在紀念中國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周年之際,讓我們銘記曆史、緬懷先烈、珍愛和平、開創未來!珍惜和維護來之不易的發展成就與和平環境,弘揚偉大的愛國主義精神,弘揚偉大的抗戰精神,在以習近平同誌為總書記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主動適應和引領經濟發展新常態,萬眾一心,凝聚龍江振興之力,為推動黑龍江經濟社會持續發展而不懈奮鬥!共同譜寫中華民族偉大複興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