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5章 現代人做現代事,科學利用時間(1 / 2)

時間對每個人都是公平的,它大公無私地給予每一個人,可如何駕馭時間,提高工作效率,卻是一個難題。

美國的談判專家柯英,在擔任美國某企業的代理期間,曾和日本某企業進行談判,當時發生了一段有趣的故事,從此柯英就對日本人的談判技術讚不絕口。

柯英一到日本羽田機場,就幹勁兒十足地第一個下了飛機。這時,代表日本企業的兩名職員早就在出口處迎接了。

這兩個人接過柯英的行李,引導柯英乘上已等候多時的高級轎車,送他到已預定好的旅館去。日本方麵的接待如此麵麵俱到,令柯英非常高興。

在車上閑聊時,日本職員問柯英預定哪一天的班機回去?

柯英受到如此的禮遇,覺得非常感動,他非常自然地從口袋裏取出回程機票,給日本人看,機票上寫著兩周後回去的時間。

柯英無意中泄露了他的時間安排,就決定了他在談判上的勝負。因為日本方麵對於自己要與人談判的最後時限,往往視為機密,不願讓對方知道,但是對於對手預定的最後時限,卻總要想辦法探得。

柯英不但沒有發現還沾沾自喜。

以後談判的主動權全掌握在日本人手中了。談判按照日本方麵的安排進行著。在前10天裏,日本方麵對於重要的談判內容一句也不說,每天隻是招待他到各個名勝古跡去參觀遊覽。直到柯英將離開的最後兩天才開始談判,在談判中途又是酒會、又是歡送會,把談判的時間分割得零零碎碎。到談判的最後一天,才真正開始進入主題,當談到最重要的問題時,接柯英去機場的小轎車已等在了門口。

於是談判隻好在車裏進行,到機場,終於完成了交易的談判。

毋庸置疑,談判的結果當然是日本方麵獲得全勝,柯英所取得的談判條件也必然對自己不利。

柯英失敗的原因是他沒有按部就班地在預定時間內進行談判,而日本人運用了最後時限的技巧,事前牢牢掌握了對方的行程表,終於獲得了最後勝利。

對於時間的管理是提高辦事效率的有效辦法。每人每天擁有的時間都是相等的,但是不同的人在相同時間內所做的工作卻相差懸殊。不會利用時間的人總是事倍功半,會利用時間的人則要事半功倍。

(1)對時間進行計劃管理。

對時間的使用不能“幹了算”、而要“算了幹”。把要完成的工作,按小時、按天、按周的先後排好,然後按計劃逐個完成。在自己可控的時間內工作安排緊張而有節奏,並盡力把不可控時間轉化為可控時間,善於在不可控時間內處理事務。使用時間最忌把時間切成零星的碎片,不要把一件完整的工作肢解為幾次完成,要盡量把自己的時間集中起來使用。集中時間多少要依工作的需要而定,集中過多,也會造成浪費。一般來說,時間集中較多的人,往往是時間效率最高的人。

(2)對時間的使用也要計算成本。

凡是勞而無功或得不償失的事盡量不去做。計算時間的單位不要用小時,而是分鍾。越小越有助於督促自己珍惜時間、抓緊時間,充分利用時間。

假定一個部門平均每人每月收入400元,這400元占每人每月創新價值的27%,則每人每月創造新價值為:400÷27%=1482元。每人每天工作為7.5小時,每月工作23.5天,則每人每月工作時間:7.5×23.5×60=10575分鍾。每人每分鍾創造的價值為:1482÷10575=0.14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