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6章 畫叉——沒有規矩不成方圓(12)(1 / 3)

任何人都有優點、缺點。但比例如何,除了客觀的標準外,更重要的是觀察者的角度。有人專看陰影,見到的自然是倒四六乃至倒三七,缺點多於優點;有些在陽光下看人,見到的是正四六乃至正三七,優點多於缺點。鬆下就是後一種人,他以為他的部屬和員工最起碼都是有七分優點、三分缺點的。這不僅顯示了上司的善良和寬宏,同時也是一種高明的領導方法。

管理者或其他層次的經營管理幹部,絕不可以炫耀自己的才能和智慧,但卻要欣賞別人的才能和智慧。自我炫耀,足以辦錯事情,導致失敗;欣賞別人,足以激發才智,提高效率。相對而言,要挑剔自己的不足和毛病,時時反省,卻不宜挑剔別人的毛病,橫加指責。自我挑剔,足以精益求精,更上一層樓;挑剔別人,足以打擊才智,扼殺效率。

對於管理者的欣賞而不是挑剔,鬆下有精彩的論述:

“身為管理者,如果總覺得員工這也不行,那也不行,用‘雞蛋裏挑骨頭’的心態來觀察部屬,不但部屬不好做事,久而久之,管理者自己也會發現周圍沒有一個可用的人了。所以當他想要分派任務時,一定覺得不放心而猶疑不決。

“我們知道,如果一個人動輒得咎,總是挨訓,他的情緒一定會大受挫折,信心也在不知不覺中消失殆盡,一旦整個人在精神上萎靡不振之後,就算有高超的智慧、才能,也難以發揮了。所以,管理者如果能以欣賞的眼光來觀察部屬的優點,員工都將因受人尊重而振奮,對於上司交付的工作,也能愉快地完成。如此不但能發揮驚人的工作效率,甚至還能挖掘出優秀的人才。”

管理大師揚長避短使用和管理下屬的做法確實值得每一位管理者思考和借鑒。如此,下屬的長處會越來越“長”,短處則會愈來愈“短”。

巧施容短護短之技

在所有的管人、用人謀略中,容短護短是最令人感興趣的,也是最難掌握分寸的。對於許多脾性古板的管理者來說,讓他容忍下屬的短處,已經夠寬宏大量了,如今還要進一步袒護下屬的短處,這不是有點過分了嗎?再說,真理和錯誤往往隻一步之遙,在管人實踐中,又怎能保證容短護短不出一點偏差呢?

這種擔心完全是不必要的。其實,有關容短護短的管人思想,我國曆代一些開明的政治家及有識之士,都曾經在各自的論著中提出過。早在春秋時期,就有“赦小過,舉賢才。”東漢光武帝劉秀平時對功臣雖然管束很嚴,但能原諒他們細小的過錯。

今天,當我們運用現代管理理論,來對容短護短謀略做出新的闡釋時,少數尚未掙脫僵化用人模式束縛的管理者,對它產生一些不必要的疑慮,也是預料之中的事。在設法消除這些疑慮之前,我們不妨首先弄清這一管人謀略的確切含義。

所謂容短護短,就是指在管人行為中,管理者根據管理活動的需要,在管人“伸縮度”允許的範圍內,寬厚地容忍下屬的短處,甚至適當偏袒下屬。從字義上就能看出,我們主張的容短護短,不是無原則的,而是受一定的條件製約的。這一管人謀略,在某些方麵,和欲擒故縱謀略有異曲同工之妙。

一般來說,管理者對於下屬的短處,應該熱情幫助,耐心教育,甚至輔以必要的嚴厲批評。這一切,無疑都是對的。從理論上說,每個人的短處,都是能夠改正和克服的。然而,在現實生活中,我們遇到的情況,就和書本上闡述的有點不一樣了。許多有經驗的管理者都認為,下屬的短處(弱點)一旦形成,就很難改變。美國管理學家杜拉克在《有效的管理者》一書中曾經說過:“須知任何人均必有許多弱點,而弱點幾乎是不可能改變的。”

充分正視人的短處的相對穩定性,主張通過充分發揮下屬的長處,同時,適當容忍甚至袒護下屬的短處,可以極大地激發人才的積極性和創造性。這樣做,當然不是絕對放棄對下屬的嚴厲批評,而是竭力掙脫傳統的思維定勢和行為定勢的束縛,尋求更加靈活巧妙的管人藝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