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啞巴養父爆炸案:女兒“飛”了天也塌了(1 / 3)

啞巴養父爆炸案:女兒“飛”了天也塌了

蔚真等

這本是一個現實版“酒幹倘賣無”的大愛故事。1998年,單身漢劉榮華將出生才六個月大的女嬰抱回家,一養就是十幾年。他將她視若珍寶百般嗬護,他寧肯放棄成家,父女倆相依為命。不成想,一次機緣巧合,劉榮華結識了一對台商夫妻,就此徹底改變了故事結局。最終,想過好日子的女兒棄他而去,並回到親生母親身邊,再無音信。劉榮華的天塌了……

給你一個家,用生命守護你長大

2011年12月中旬的一天,當著派出所、居委會以及幾名親屬的麵,劉榮華眼含熱淚,用顫抖的手,在一份協議書上簽下了自己的名字。協議書的內容讓他心痛欲裂:1998年劉瑩被劉榮華抱養至今近14年,現劉瑩回四川與親生母親一起生活,劉瑩母親高玲付給劉榮華3萬元……當天回到家,劉榮華將這份在他看來無比恥辱的協議書貼到了牆上,嚎啕大哭……

1961年出生的劉榮華是廣東惠州市博羅縣湖鎮人,三姐弟中他排行最小。因先天性聾啞,他讀書少,隻好四處打些短工。1997年,年邁的父親考慮到最小的兒子已37歲還未成家,一個人住在一套40多平米的一室一廳老房子,孤苦伶仃,擔心他將來老無所依,便張羅物色個小孩兒抱養過來。1998年,劉榮華的姐姐打聽到在鎮上打工的一個四川女人生下一個女兒,因無力撫養想送人,便去把剛剛六個月的女嬰抱了回來,取名劉瑩。

劉榮華一抱過繈褓裏的女嬰就喜歡得不得了,嘴裏烏裏哇啦地叫著。他的世界一下明亮起來,他不再出去做工,專心在家帶女兒。可孩子太小,不吃他做的稀飯,餓得大哭,他跑到鄰鎮買了一隻正在喂奶的母羊,女兒喝了羊奶後立刻不哭了。晚上,他就把女兒摟在懷裏睡,夜裏還要起來幾次給她換尿片蓋被子。隻要女兒有一點動靜,他馬上就會醒來查看。

漸漸地,女兒一天天長大,不再需要喝奶了,可更多的需求卻在增加。劉榮華積蓄微薄,但他千方百計滿足女兒。買來的雞蛋他舍不得吃一口,全部給女兒做蛋羹。女兒偶爾生病,他更是擔心著急不已,為了哄哭鬧的女兒,他甚至整夜不睡,抱著女兒在地上晃來晃去。女兒開始牙牙學語了,他自己不會說話,就每天帶女兒跟鄰居家小朋友一起玩耍,讓女兒學說話。說來也怪,劉瑩學會說的第一個詞,竟然是爸爸。雖然劉榮華聽不見,但他從女兒的口型看懂了,她是叫的“爸爸”,那一刻,他喜極而泣。起初,劉榮華特別擔心劉瑩的母親來要回女兒,後來,聽說她已經回了四川老家,才放下心來。

劉瑩三歲時,劉榮華把她送進鎮裏的幼兒園,他又開始出去打短工。2003年,一位親戚給劉榮華介紹了一個陸豐縣的離異女人,兩人見麵後彼此都很滿意,但對方提出要劉榮華放棄女兒,跟她去陸豐生活,劉榮華毫不猶豫地拒絕了。

轉眼,劉瑩到了上學年齡,劉榮華給女兒買了嶄新的書包、文具盒和新衣服,把女兒送進了鎮小學。劉瑩很爭氣,成績很快就在年級名列前茅。每次到學校接女兒,見到老師豎起大拇指誇獎女兒,劉榮華心裏就樂開了花。漸漸長大的劉瑩也很懂事,知道心疼父親,放學回家,經常幫劉榮華做飯洗衣。貧寒的小屋裏,時常傳出父女倆歡樂的笑聲,鄰居們都說劉榮華養了個好女兒,這些年的辛苦沒有白付出。

2011年,劉瑩升入初中,此時的她已出落成一個亭亭玉立人見人誇的美少女,劉榮華無比欣慰。然而,煩惱也隨之而來,發育中的劉瑩知道害羞了,可是家裏簡陋的空間實在太小,換衣服難免有被父親撞見的時候,父女倆都很尷尬。劉榮華心裏很慚愧,發誓要把女兒培養成才,讓女兒將來過上好日子。

女兒“飛”走了,啞巴老父天塌了

劉榮華拚命掙錢。除了在一家建築工地搬磚,又找了一份晚上給一個貨場做清掃的活。他早上5點多就要起床,做飯,叫女兒起床。吃完飯,看著女兒背著書包去上學,他再去建築工地搬磚,直到下午6點,中午隻有一個小時吃飯和休息時間。下班後回家做晚飯,匆匆吃了一口就要去貨場清掃,偌大的貨場隻有他跟另一人清掃,做完需要將近三個小時,他回到家已是10點多鍾,筋疲力盡倒頭就睡。這樣的拚命下,他每月能賺到將近1500元左右,除去父女倆日常開銷,他舍不得花一分,幾乎全部用在女兒身上。

2011年5月,劉榮華在建築工地搬磚時不小心砸傷了腳,在家休息了一個月才好,即使這樣,他還是每天拄著根棍子,給女兒做飯。傷好後,工地已完工,貨場也雇請了新的清掃工,他失業了。就在劉榮華四處找工作的時候,2011年9月,台商林景找到了他,要他去幫自己的農場修建房屋。

年近七十的林景是博羅縣響水鎮人,早年去了台灣,於2003年回到響水鎮經商,開辦了一家農場。他與妻子洪霞結婚後沒有生育,夫妻倆這次要擴大農場規模,聽說鄉親劉榮華正賦閑,於是找到了他。

林景夫妻是一對善良的老人,知道劉榮華一個人辛苦撫養女兒,不僅給劉榮華的工資高,還當即送給他一些吃穿等用品。第二天收工時,林景留劉榮華一起吃飯,還讓他把女兒接了過來。一生無子無女的洪霞非常喜歡清秀乖巧的劉瑩,得知劉榮華這些年撫養女兒確實是個不小的負擔,善良的洪霞便提出:“不如讓劉瑩就住在我們這裏,由我們出錢供養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