楔子

人死後。

入鬼門關。

黃泉路邊開盡彼岸,曼珠與沙華永不相見。

路的盡頭有孟婆。

此橋為界,青石橋麵,五格台階,橋西為女,橋東為男,左陰右陽。一眸間,千年姻緣,始於此終於此。

正文

第一章

立後(一)

圓靈眼前高峽細川,梵音泣聲相雜於耳。一條九曲彎路像是走了很久,路邊的五指花交相開敗。一陣迷霧襲來,更加重了周圍蒼涼悲切之感。驀然,她眼前出現了一座橋,回首望去來時的路早已不見,不經意間橋頭竟又多了一名白衣女子。

那白衣女子黑發垂腰,立在橋頭背對著圓靈,即便如此圓靈還是認得的。她看著她出生看著她死去,對她的感情愛恨交織,如此親近的二個人,卻站在風中沉默不語。

圓靈一陣冷汗濕穿了雲錦中衣,明眸閃爍,無力地從床榻上支起身子。

在殿內一旁值夜的書易,見皇後床榻上的明紗帳簾內騷動,急忙上前攏紗。又見圓靈一頭冷汗,抽出袖口的錦帕擦拭她額頭上的汗珠,關切地問道:“娘娘,可是又夢魘了?”

圓靈擺了擺頭表示並無大礙。

書易隨即示意身後的小宮女將皇後的襲衣遞上,親自蓋拂在她的身上,又拿起一旁的軟枕墊在圓靈的腰際好讓她輕鬆地倚在上麵。

待坐正後,圓靈望了望從窗外透進的月光道:“現在是什麼光景了?”

書易掖了掖圓靈的被角回話道:“回娘娘的話,四更天了,離新帝的登基大典還有些時辰。”

圓靈眼望著台前昏暗跳動的燭火,神絲遊離。

書易從身後*宮女手上端來剛剛溫熱的湯藥道:“太醫開的安神湯,娘娘是否飲用?”

圓靈將湯藥推開隻道:“奉茶便是了。”

“諾。”書易放下湯藥後便吩咐身後的宮女去茶室準備茶水,她是圓靈府上帶來的侍女,身份自是宮內任何人都無法比擬的。

待殿內隻剩下主仆二人,圓靈詢問她:“昨晚可曾來人?”

書易立即跪倚在床邊回道:“回娘娘的話,昨夜相府來人捎話,奴婢見娘娘好不容易睡下,想來也不是急事,便自作主張讓那人回去了。”

“也罷。”圓靈並無責怪她的意思,她向來睡得淺,雖無意驚擾,但還是難免驚醒了她。圓靈知道書易是有分寸的人,自是放心她的,“來人怎麼說?”

書易道:“相爺捎話說,讓娘娘安心地做皇後,一切都順順當當妥妥貼貼了。”

聽罷,圓靈也未麵露喜色,隻是又波瀾不驚地問道:“府上的人有沒有透露,娘……晉國夫人的消息?”

書易又道:“奴婢想著娘娘關心晉國夫人,便多嘴問了一句。來人說,自是太後殿下仙逝夫人難免傷感,但時日久了也就淡了。”

圓靈聽後唏噓一聲,便再沒了聲響。

書易了解個中複雜,不免擔心圓靈遂輕喚了一聲:“娘娘。”

許久,圓靈似下定了決心道:“扶本宮起身。”

書易瞥了一眼窗外的月,道:“娘娘,時辰還尚早呢!”

圓靈搭著書易的手從床上站起身來,眼中早已沒有了那一絲感慨,異常堅定地宣示著她皇後的尊嚴:“從今日起本宮便是這都蘭國堂堂正正的皇後,豈能坐享安逸,否了新帝的顏麵,汙了曲家的名聲。本宮從此往後便是曲家最重要的女子,也是唯一的女兒了!”

她再不是曲家被忽視的女兒、皇家庶子的王妃!她今日所擁有的一切決不能失去!

書易聽懂了她的話,這是她多年來壓抑的心聲。書易不免心中酸楚,但見如此堅毅的圓靈,心中更是多了幾分安慰,隨即跪地俯身道:“皇後殿下千歲千歲千千歲。”

立後(二)

正月裏坊間本就熱鬧迎新,又恰逢新帝登基,大赦天下理應大肆慶祝一番,然睿帝弭宕為皇子時便以孝賢之名深入人心。如今先帝西駕不過月餘,弭宕本不想登基大典過於繁鬧,但群臣一致進諫祖宗禮製不可廢,他唯有下旨一切從簡。

宣遺詔、祭封禪、赦天下、布詔書,傳玉璽、鳴鞭奏樂、登皇極、百官朝賀、告天地民。登基大典按照祖製循規蹈矩地進行著,步驟一項未減,但依皇帝旨意規格用度都樸實了不少。

待新帝登基儀式畢,樂起,皇帝退於階下,率眾臣跪,太後郗氏著紅青金絲繪鳳三重曲裾入廟服登堂入殿,坐於龍位右側,遂禮官宣冊封詔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