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什麼是產品成本?
產品成本是企業在一定時期內,為生產一定種類和數量的產品所耗用的全部費用支出。
產品成本是用貨幣表現的產品價值的一部分或大部分。產品價值的構成有三部分:(1)已消耗的生產資料價值,包括原材料費用、燃料動力費用、折舊費用等,這部分費用也稱物化勞動耗費,通常以“C”來表示。(2)勞動者為自己勞動所創造的價值,即企業的工資支出,它也稱活勞動耗費,通常以“V”來表示。(3)勞動者為社會勞動所創造的價值,即企業的盈利,包括稅金和利潤,通常以“m”來表示。前兩部分(C=V)是構成成本的經濟內容。
由於各個部門和各個企業生產的特點不同,各項開支在成本中的比重也不同。成本按其整體和個體,分為總成本和單位成本。按其可比性,可分為可比產品成本和不可比產品成本。按其發生的階段或範圍,又可分為車間成本、工廠成本和完全成本。完全成本即產品全部成本,包括工廠成本和銷售費用。按費用計入產品成本的方法,可分為直接成本和間接成本。此外,為了管理上的需要,還有計劃成本、實際成本、目標成本、定額成本、標準成本以及新產品試製成本、材料采購成本、半成品成本等形式。
我國工業企業的成本高低是衡量企業經營管理水平的一個重要標誌。企業生產和銷售組織得好,成本就低;反之,成本就高。降低成本可以為國家和企業提供更多的盈利,同時,也是降低產品價格、改善人民生活的重要條件。
5.工業企業產品成本開支包括哪些內容?
國家根據產品成本的客觀內容和經濟發展的要求,對國營企業成本開支的範圍,具體規定如下:
(1)生產經營過程中實際消耗的各種原材料、輔助材料、備品配件、外購半成品、燃料、動力、包裝物、低值易耗品的原價和運輸、裝卸、整理等費用;
(2)固定資產的折舊費、按產量提取的更新改造資金、租賃費和修理費;
(3)進行科學研究、技術開發和新產品試製所發生的不構成固定資產的費用,購置樣品樣機和一般測試儀器的費用;
(4)按國家規定列入成本的職工工資、福利費、有關原材料節約獎、能源節約獎、技術改進和合理化建議獎;
(5)按規定比例計算提取的工會經費和按規定列入成本的職工教育經費;
(6)產品包修、包換、包退的費用,廢品的修複費用或報費損失,停工期間支付的工資、職工福利費、設備維修費和管理費,削價損失和經同級財政機關批準核銷的壞帳損失;
(7)財產和運輸保險費,契約、合同公證費和鑒證費、谘詢費,專有技術使用費以及應列入成本的排汙費;
(8)流動資金貸款利息;
(9)銷售產品中發生的運輸費、包裝費、宣傳廣告費和專設的銷售機構的經營費用(如職工工資、業務費、辦公費等);
(10)辦公費、旅差費、會議費、勞動保護用品費、冬季取暖費、檢驗費、倉庫經費、商標注冊費、展覽費等管理費;
(11)經財政審查批準列入成本的其它費用。
6.工業企業降低產品成本一般有哪些途徑?
生產企業應通過科學管理,組織和動員職工群眾,在保證產品質量的前提下,挖掘降低產品成本的潛力,努力降低產品成本,做到以最少的生產耗費,取得最大的經濟成果。我國工礦企業降低產品成本一般有以下途徑:
(1)不斷提高勞動生產率,降低單位產品中的勞動消耗。勞動生產率就是勞動者創造物質財富的效率。它是以一個人在單位時間內所生產的產品數量或產值來表示的。提高勞動生產率可以在單位時間內增加產品數量,或者生產單位產品減少工時耗費,這樣,既可節約成本中的工資開支,又可降低成本中的其它費用。企業必須不斷提高職工素質,嚴格遵守勞動紀律,改善勞動組織,積極開展技術革新、技術革命,提高工人技術水平,改進企業內部的分配製度(包括工資、獎金等),貫徹按勞分配原則,開展社會主義勞動競賽,充分發揮職工的積極性。
(2)節約材料和能源的消耗,大力開展綜合利用,以降低單位產品中的物化勞動消耗。企業應努力做到:改進操作方法,提高產品質量,減少廢次品;運用“優選法”選擇最優方案的投料;合理套裁切削;不斷改進產品設計;大搞工藝改革,采用新工藝;大搞材料物資的綜合利用;在保證質量的前提下,合理使用代用材料;嚴格控製配料成本;做好材料物資的采購、收發和保管工作;及時總結、推廣節約能源和材料物資的先進技術和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