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一個人沒有對手,那麼毫無疑問,他的工作和生活一定是乏味的。一個人雖然難以容忍自己的對手,但卻更加難以容忍沒有對手。
對手是位導師,他會教我們成功的訣竅。當對手成功時,我們便知道自己該如何做才能取得成功。
對手是個助推器,他迫使我們進步。對手每天都在思考如何戰勝我們,我們若不想被打敗,就必須不斷進步。
對手是麵鏡子,他毫不留情地指出並利用我們的缺點加以進攻,這也幫助了我們改正缺點,完善自我。
對手是座警鍾,他時時刻刻在提醒我們:無論我們取得多大的進步,都決不能自滿。競爭失敗的第一定律是:成功是失敗之母。
對手給了我們無形的壓力,但也給了我們前進的動力。和對手對抗的力量,能讓一個人發揮出巨大的潛能,創造出驚人的成績。不要詛咒自己的對手,我們應該感謝他們,因為正是他們的存在,才使我們變得傑出和偉大。
當然,對手的概念很寬泛,我們不能把其概念僅僅局限於同行的競爭對手。科學研究表明,在普通人的世界中,隻要有機會,人與人的能力差距並不大。因此,一切比我們優秀的和暫時不如我們的人,都可以是我們的對手。
把比自己優秀的人作為對手,其原因自然不言而喻,而把那些暫時不得誌的人也看作對手,是因為這些人遇到適宜的機會,或偶遇靈感的光顧,也可能會出人頭地。所以,他們也是我們潛在的競爭對手。
對於對手一詞,在我們的意識裏大多時候表現為潛在的對手。當我們一想到比爾·蓋茨,心中除了有些敬佩和羨慕外,更多的是能激發我們的鬥誌:既然比爾·蓋茨能如此風光,我們也應該有這個可能。在不覺中,我們會把比爾·蓋茨當成我們的一個目標去超越。雖然在行動上不一定能真正付諸行動,但至少在心裏是這樣想的。也就是說,比爾·蓋茨就是我們的一個潛在的對手。
如此一來,日理萬機的總統可以是我們的對手,每天掃馬路的清潔工也可以是我們的對手;世界首富可以是我們的對手,不名一文的乞丐也可以是我們的對手……
我們之所以要樹立這種以人人大眾為對手的觀念,是因為每個人身上都有值得我們學習的優點,特別是在競爭日益激烈的今天,向對手學習,不斷完善自己,不斷壯大自己,越來越顯示出其必要性和迫切性。
一個人是如此,一個企業更是如此。
商業改變社會已成為有目共睹的事實,從各行各業半路出家下海經商者更是數不勝數。如何能在商海中如魚得水,遊刃有餘,是所有企業經營者和管理者共同關注的焦點。現如今,競爭是企業生存無法逃避的問題,同時也是戰勝對手的惟一手段。因此,作為企業經營者和管理者就不能不讓自己時刻警覺,保持一種危機意識。
在這種情況下,向對手學習製勝之道,可以節省我們的精力和成本;從對手那裏學習失敗的經驗,可以讓我們少走彎路,少受挫折;借鑒對手的管理模式,可以讓我們輕鬆做管理高手;效仿對手的經營理念,可以讓我們轉變商業思維,開闊思路……向對手學習,才能更好地擊敗對手。
我們的一生都在學習,甚至可以說,都一直在向對手學習——學習對手成功的經驗,吸取對手失敗的教訓(本身就是一種學習),學習對手的心態,學習對手的性格,學習對手的為人處世,學習對手的智慧,學習對手的管理方式,學習對手的經營謀略……不管你承不承認,這都是一個事實。關鍵的問題在於,我們應該把向對手學習這個觀念深植心底並付諸於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