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昭王這麼做自然不是同情這兩個吳國王子,而是存心給吳國添亂。除此之外,這一舉措還能彰顯楚國的“泱泱大度”風範。
果然,此後十年,楚國的國力日益強盛,再度成為南方第一霸主。
不過,楚昭王的好日子沒過多久。
楚國強盛,吳國自然不舒服,由吳王闔閭支持,公元前506年楚昭王十年春天,楚國周邊的晉、齊、魯、宋、蔡、衛、陳、鄭、許、曹、苔、邾、頓、胡、滕、薛、杞、小邾共18國在召陵會盟,商議伐楚。
在吳國水師和十八國聯軍的聯手攻擊下,楚國大敗,甚至連楚都郢都被吳軍攻破,楚昭王不得不向西出逃。
為了挽回敗局,楚昭王再度獻出自己的“廬車”。
這次獻給誰呢?當時的秦王秦哀公。
楚國大夫申包胥向秦王哭泣道,“這輛廬車是我王最後的臉麵,現如今都獻給秦王,貴國如果有意保存敝國,敝國將世世代代服事貴國……”
最後秦楚聯軍,終於打敗吳軍和十八國聯軍,重新恢複楚國領土。
可以說,這架廬車,在曆史上有著非同尋常的印記,其曆史文化意義,非同凡響。
盧燦能不眼紅?
這件東西又怎麼到了保羅蓋提之手?這又是一段不堪回首的曆史記錄。
1937年5月,略陽沮水南岸的小山坡上,一位農民在開荒刨地時,偶然發現一個地洞。他刨開土層,一條堆積沙土的坑道出現在麵前。
此時盜墓之風風行中原、陝西一帶,孫姓農民/意識到這可能是一座大墓,於是,喊來幾個堂兄弟,大家一起清理幹淨坑道,再打著火把溜進看了看,大失所望。
這是一尊殘破的墓穴,墓體雖然很大,可是因為臨近沮水,山體滑坡已經將墓穴的主體全部破壞。裏麵的東西並不多,僅有的幾件,還損毀嚴重。
這位孫姓農民垂頭喪氣,將其中一件相對完整的銅架子帶回家,準備做晾衣架用。
當時在秦嶺靈岩寺(略陽縣境內)考察的英國學者艾瑞克洛克斯,聞訊後趕來,找到這位孫姓農民,以五十大洋,買走了這件晾衣架。
隔年,這件“晾衣架”出現在保羅蓋提的麵前,保羅蓋特為它支付了八萬美元!
原來,這座不知名的土丘,就是楚昭王墓。
這件青銅“晾衣架”,就是大名鼎鼎的“楚王廬車”。
盧燦來蓋提藝術中心,就是為了欣賞這件物品。
“好……漂亮的車子!”看著車轅上精美的花紋,溫碧璃琢磨半天,隻能用漂亮來形容這架青銅廬車。
確實非常漂亮。
歐洲文博界對青銅器的保養,可不同中華文明圈。他們認為銅鏽是對文物的破壞,會使用大量化學藥劑清除的幹幹淨淨,這種觀念一直到2010年也沒有改變。
因此,這架青銅廬車看起來非常新,車轅、車軲轆、廬頂的銅圈,都鐫刻有細密的龍雲紋,弧形的腰靠,很有現代的流線美。而青銅車轅上,篆刻的“多腳鳳”圖案,則顯示它就是楚昭王廬車。
戰國時楚人歇冠子在《歇冠子》一書說:“鳳,鶉火之禽,太陽之精也。”
他描繪出了“鳳”的基本特征:鳥類,高大,五彩金,能歌善舞,吉祥安寧,被奉為楚人氏族圖騰,鳳不僅是神鳥,而且還是楚族、楚國尊嚴的象征。在楚國的文物中,鳳的圖像、繡像和雕像不勝枚舉,楚人衣服上的刺繡圖案也是以鳳為主要內容。
正是基於這兩枚鳳形徽章,英國學者艾瑞克認為這是楚昭王廬車。這一結論有些地方值得推敲,不過,這是楚國王族廬車這一點,沒人否定。
即便不是楚昭王親自乘坐的那輛廬車,也讓盧燦羨慕不已。
可羨慕又能怎樣?進入蓋提藝術中心的藏品,想要讓他們吐出來,難於登天。
拍了幾張照片後,盧燦有些興趣索然——在別國博物館觀賞被非法掠奪或者流失來的本國文物,心情都不會太好。
這也是盧燦不太喜歡去英國博物館的原因。
“走吧!”溜達一圈後,盧燦提議。
溫碧璃冰雪聰明,她能感覺到盧燦的情緒變化,跟在他身後,走出藝術館。
站在停車坪,她忽然指著山下的交易市場,笑著說道,“阿燦,稍後你大發神威,去下麵的交易市場,淘點歐洲藝術品回去,放在虎博展覽,也讓那些歐洲人眼饞!”
嗬嗬!這丫頭,還真會……想辦法逗人開心。
撿漏,哪有那麼容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