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0章 新的產業(1 / 2)

孔餘任坐在那裏,神色木訥。

原本以為價值超過五十萬港紙的鄭板橋名畫,竟然是一位慕名的木匠仿製?

雖然這位譚木匠也算小有名氣的畫家,可畢竟是贗品,市場價不會超過三萬港紙,而他更因為這幅畫作借給朋友二十萬元。

萬一朋友不償還這筆借款,怎麼辦?孔家雖然算得上中等人家,可二十萬依舊算是筆不小的損失……

“孔伯,我估計您的朋友,也不知道這幅畫作的真相。”盧燦看著對方的失神模樣,有些可憐,安慰道,“您應該留有借款單據吧?有單據,就沒問題。”

孔餘任的笑容,極其苦澀,指指這幅畫說道,“阿寬當初想要賣給我,三十萬,可當時我家沒那麼多餘錢……這不,他拿走二十萬,留下這幅畫,沒留字據,我當時也沒在意……”

這下連盧燦都覺得危險,要說對方是無心之舉,可能性不大啊……

“這……阿寬是什麼人?”盧燦問道。

“是我老友,佛教協會前任副理事長裴繼忠家的孩子。”孔餘任搖搖頭,歎了口氣,“老裴在世時,那孩子經常來我們家,誰能想到,怎麼會這樣?”

聽他這麼一說,盧燦有感覺,這件事八成就是“殺熟”!

這位名叫裴敏寬的“侄子”,算不上爭氣,在他父親裴繼忠在世時,就喜歡吃喝玩樂玩搖滾。裴家與孔家交情不錯,他也知道孔餘任喜歡收藏佛教用品,但對字畫等傳統收藏並不在行。他如果有心弄來這麼一幅老仿作品來哄騙孔家錢財,還真不難!

這些猜測,盧燦自然不會拿出來打擊孔餘任。他委婉的說道,“也許,這隻是一個意外……如果你不放心的話,我安排人查查這位裴敏寬最近的動向。”

“那真是……就太感謝了!”

孔餘任搓搓手,感激的說道,盧燦能插手這事,他很意外,正要再說些感激的話,廚房那邊傳來蔣曉月的腳步聲。

孔餘任連忙對盧燦擺擺手,示意這件事可不能讓他夫人知道。

這位孔伯挺有意思,盧燦笑著點點頭。

…………

孔厚勇竟然是位一臉絡腮胡子的壯漢,既沒有孔餘任的文氣與安靜,也沒有母親蔣曉月的機靈與白淨,這是盧燦萬萬沒想到的。在與對方握手的一瞬間,他心底忽然冒出個可笑的念頭——難道這就是傳說中的“像街坊”?

盧燦將這種奇怪的念頭按下,笑著回答對方問題,“今天上門,是為了邀請孔伯伯加入虎園博物館文化研究中心。”

接下來,孔厚勇的回答,立即打消盧燦那奇怪的念頭,別看對方長得五大三粗,可那副伶俐的心思,還是酷肖他母親的。

“哎呀,我爹地總算找到組織了!他在家總是念叨,香江佛教協會隻是個名義機構,對佛家經義的解讀,根本不上心。”

“現在好了,爹地加入虎園博物館,得償所願啊!”

瞧瞧,這番七竅玲瓏的話,哪是莽漢能說出口的?這不得不讓盧燦高看他一眼。

孔厚勇的回家,很快從父親手中接過招待盧燦的話語權,他對香江的公共運輸係統很了解,就盧燦投資的調景嶺巴士公司發展,給出幾條不錯的經營建議。

例如,他提出可以讓調景嶺巴士嚐試“計次消費”就很不錯。

此時的香江,乘坐公共交通工具,都是收取現金的,這其中就會涉及到“貪墨管理”問題——售票員和司機聯合貪墨,是很難杜絕的。

他提議的計次消費,有些類似於後世的“月票製度”,一次性收費,既能預收攏資金,對常年乘坐嶺上巴士的乘客而言,也有相當的優惠,同時還能讓巴士售票員主要工作變向,成為專職的服務人員,從而減少貪墨的可能。

不得不說,這位絡腮胡老哥,有些見識。

盧燦對嶺上巴士的投資並不在意,但並不意味著全然放手不管。

這麼好的建議,為什麼不采納?

他立即眯眯眼,重新審視對方,心中冒出一個念頭——嶺上巴士公司的那波人,基本上都沒什麼經驗,都是在摸石頭過河式的經營,而眼前的孔厚勇在出租體係摸爬滾打十年,顯然要比張國怡、陳錄生等人經驗豐富。

盧燦笑著表示感謝後說道,“孔哥對巴士行當很熟嘛?”

“嗨!”孔厚勇摸摸腦殼,自嘲道,“我從小看見書就頭疼,中三畢業後,就去了九龍巴士當售票員,當過車長,也當過線路調控組組長。”

他說這番話,孔餘任的臉色並不好看,看來當初因為讀書一事,他父親沒少置氣。也是,孔家算得上書香傳家,結果長子全無讀書基因,孔餘任的失望可想而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