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9章 莊臣遺囑(2 / 3)

清代中後期,“入八分”成為貴族階層的一道分水嶺。

入八分的權貴,無疑是清朝最頂級的貴族群體,譬如親王、鐵帽子王、貝勒、貝子、奉恩公等等;不入八分公,則是指一品官員、普通的公爵等。

這根旱煙袋很明顯是溥儀賞賜給莊士敦,也就是說,它是莊士敦拿到清末“一品大臣”的最好證據--當時溥儀已經退位,自然不能明目張膽的下旨賞賜一品官位,隻能用這種“隱晦”的手段,來提拔人員。

嗬嗬,一個洋人老師,竟然能拿到溥儀的“一品官賞”,這真是,讓人無語……

難怪莊士敦將它與兩枚帝璽放在一起,這是他一生最榮耀的象征。

這根旱煙袋,倒是可以和已經被運走的莊士敦一品補服,以及那串朝珠並列展覽。

有些遺憾的是,這根旱煙袋並非養心殿造辦處所製,應該出自內務府匠作處,其玉石包漿,不超過百年,屬於清末民初的東西。

內務府造辦處怎麼還製造“煙袋鍋”呢?

這就要從中國濃厚的“煙”文化說起。

煙草起源於南美,究竟什麼時間傳入中國?

考古界一直沒有定論,但很多人認為,明朝萬曆年間(1573-1620)傳入中國。

這一答案正確嗎?

1980年廣西博物館文物隊,在廣西合浦縣上窯明窯遺址發現3件明代瓷煙鬥和1件壓槌,壓槌後刻有“嘉靖二十八年四月二十四日造”十三字。

嘉靖二十八年,換算成公曆為公元1549年。

妥妥的打臉啊!

雖然我們不清楚,煙草究竟什麼時候傳入中國,但1549年就已經有窯口燒製瓷煙鬥,這說明在嘉靖年間,吸煙之風已經非常興盛。那麼煙草傳入中國的時間,隻能更早。

駁斥明朝萬曆論的第二條理由則是“崇禎四年到六年的明代禁煙運動。”--明朝末代皇帝崇禎也不會嚴令禁止種煙草和吸煙。

從萬曆年間到崇禎年間,隻有區區三十年不到,就能形成一種讓帝王感覺到威脅的風潮?這也太扯了吧。

所以,考古界的結論,很多時候就是個“球”,別太當真。

那應該是什麼時候呢?不知道,但肯定比現在考古學家認為的的說法更早!

不才,估計在永樂年間就已經有煙草傳入中國。

理由很簡單,煙草在中國的最早名稱是“呂宋煙”,而明永樂三年(1405年),三保太監鄭和統率巨型艦隊至呂宋,奉永樂帝詔書,委任晉江華僑領袖許柴佬為呂宋總督,統攬該國政/治、經濟、軍事、文化大權,在任達二十年(1405-1424)。在此期間,許柴佬不遺餘力地弘揚中華民族文化,施行孔儒禮仁之治,傳播閩南農漁工商先進技術,大興造船、紡織、製陶、種茶諸業,為呂宋國社會穩定、經貿發展、文藝繁榮作出卓越貢獻。

此時一度掀起閩南人移民呂宋風潮,呂宋和明朝的商貿往來非常密切。

而呂宋最早有歐洲商人來往的確切曆史是1395年,葡萄牙商船達迦西號,船上一共三十三名水手。

煙草的最初發源地是南美,經葡萄牙、西班牙商人帶到呂宋,很快經閩商之手,傳入內陸,這是完全有可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