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3章 冰裂瓷器(2 / 2)

這不,一周時間,仿製宋官窯的瓷器出爐,也不知成功與否。

盧燦很關心這窯瓷器還有一個原因--他在窯內夾帶私貨,把三十年後非常流行的冰裂瓷器,做了兩套夾雜在窯口中間,不知道能不能成功。

等他抵達電窯車間時,唐經天和韋森特,正在指揮工人往外傳遞匣缽--電窯燒精品瓷器都需要用匣缽,或者隔板。

小林鬥盦也在,正蹲在一隻方匣缽前麵,仔細觀看,很專注。

“鬥盦大師,效果怎麼樣?”盧燦還沒看到實物,但見到老頭子的表情,應該有戲。

他抬抬頭,見到盧燦,連忙招手,“盧生,你過來看看,有點意思欸。”

他麵前的匣缽,內設井字格,雙層,一共有十八件兩套內卷口茶盞,單套赤、黃、橙、綠、青、藍、紫、黑、白九色,拚在一隻井字格中,顏色絢麗,對比鮮明,非常靚麗。

成了!盧燦握握拳頭,揮動一下。

這就是他的試驗品--冰裂套杯,其創意來自記憶中的“冰裂杯”!

冰裂茶杯最具特點的是冰裂釉,冰裂釉是一種多層次的立體結構裂紋,它看起來就像是花瓣一樣,而且杯壁厚實,釉薄質細,最特別的是,釉麵上有一些呈現出不規則的細碎層疊起來,就像是豎冰乍裂,極具立體感,看起來美極了,而且藝術感也非常好。

小林鬥盦拿起一隻黑色冰裂杯,用衣袖擦擦上麵的浮塵,對著初升的朝陽映照,其釉麵散發著黑珍珠般的光澤,冰裂紋線微微泛白,杯壁看起來像一朵黑色玫瑰花向外綻放它的光芒,深沉而富有魅力。

“你是怎麼做到的?”

小林先生在察看三隻冰裂杯後,盡管他知道這涉及工藝秘密,可還是忍不住問道。

盧燦自己也在察看,聽到老先生的話,笑笑回複道,“說穿了一文不值。雙層冰裂紋工藝,我們潤馨瓷器已經掌握。”

是的,這種立體冰裂,就是雙層冰裂紋疊加的效果。

上半年為了競標香江茶博的複製業務,潤馨瓷廠進行廣泛試驗,最終解決問題的方案就是釉麵和瓷坯中間,添加一層色料。這樣一來,瓷坯、色料、釉料三者之間的膨脹係數不同,就會形成多層次冰裂釉。

簡單解釋宋代瓷器的冰裂紋和盧燦“所創”的冰裂釉的區別:前者是單層釉麵冰裂,後者是多層冰裂疊加--後世的台島窯口,曾經做到七層冰裂,非常漂亮。

可惜,那杯子也隻能看看--杯壁太厚,不符合使用習慣。

這一窯是試驗,隻有十二匣缽,很快就清空窯倉,大家都圍攏過來,觀看盧燦所製的試驗品。

不得不說,盧燦的運氣很好,他這兩套冰裂茶具,都燒製的非常完美。而其它十一匣中,損毀了九件,成品率大約在百分之六十。

這可能與盧燦燒製的都是體態均勻的小件,有很大關係。

這兩套冰裂套杯,出自大老板之手,再說了,九色連環,擺放在一起,確實漂亮,頓時馬屁如潮。

“盧少,這兩套瓷器,一定要留給我們利摩日潤馨一套!八月的瓷器展,我們就靠它鎮場了!”

誰說歐洲人不會拍馬屁?韋森特的馬屁境界很高嘛,盡管知道這些杯子達不到鎮場效果,可盧燦還是點頭同意。

其實,這是盧燦以後世的眼光看待冰裂杯--後世冰裂杯泛濫,在網絡上質疑聲一片,什麼含重金屬,不建議使用等等,這些都是臆測!

八十年代初,冰裂杯的出現,無疑是非常震撼的。

冰裂茶杯的外觀是一大特點,而它的外觀顏色也是一大亮點,一般情況下,冰裂茶具以赤、黃、橙、綠、青、藍、紫這七種顏色為主,盧燦創造性的添加“黑白”二色,使得色彩更豐富,形成完整的色彩體係。

這套冰裂茶具,還真的能鎮場!

讓盧燦沒想到的是,這套冰裂茶具,在八月的瓷器展中,被一位東瀛藏家以六萬三千法郎拍走--僅僅是九件直徑不過十二公分的小茶盞!

另一套冰裂茶具,盧燦見小林鬥盦愛不釋手,便贈送給對方。老頭子樂嗬嗬的抱在懷中,再也不撒手。

“我建議你們把這項技術……注冊了。”小林鬥盦沒有白要盧燦的東西,給出的建議讓韋森特和唐經天眼前一亮!

這種立體冰裂釉,確實是一大創新,注冊下來,將成為利摩日瓷器的王牌之一--這種專利對亞洲沒什麼威懾力,但對於歐洲各大窯口來說,還是有一定限製作用的。

七月五日,盧燦與孫瑞欣,再度趕赴英倫,趙太來家藏品的歸類整理工作,已經進行三分之二,目前已經整理出來四萬多件藏品和兩萬九千多件民/國贗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