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劍秋?號劍一?這麼不貼地氣的名字和字號,竟然也是作偽高手?可偏偏他還是這世上真實的存在——吐槽,火火給主角起名也不起這騷包名稱。
曆史上有關這位“陳劍秋”的記錄,不止一筆。
1932年,津門收藏大家徐世章(民國總統徐世昌的堂弟),想要收購一枚朱筠銘鳳形端硯。此硯原為津城名士李保恂(字文石)的故藏,可就在當年,被李家不孝子竊出售於肆市,這位李家後人持這硯台來到徐家,當時議價未成。
結果,被一名叫做陳劍秋的人重價買去,徐世章得知後惋惜不已,專門前往京師拜訪陳劍秋,請求看一看這方硯台,陳劍秋直接將他拒之門外。
從頂替李卿丈的藏品,再到購入朱筠銘鳳形端硯這兩件事,不難發現,這位陳劍秋不僅藏品精品豐富,還具有相當的社交和資訊搜集能力,而且社會地位頗高。
可就是如此一人,竟然不見於經傳,不見於流傳於古玩行的口碑圈子中,像個透明人物一般。
他的師承不知;來曆不知;生卒不知。
據張老所言,此人與清末大理寺少卿,著名古玩藏家、學者趙汝珍相交莫逆。
趙汝珍是清末民/國少有的鑒賞奇才,此人1943年所著的《古玩指南》現如今還是虎博那些鑒定人員必讀的書目。
張老很懷疑,兩人是同門師兄弟,而所學門派,來自關東!
清末關東的五行八作中,有兩個地下門派稍有名氣,一是沈城的銅鬲莊;二是春城的大業門。兩家都是早期晉地工匠入關東,為努爾哈赤和皇太極訂做銅器起家的,曾經輝煌一段時間,隻不過到了順治入關後,他們逐漸沒落。
可老爺子自己也沒有證據,唯一推斷來自——陳劍秋和趙汝珍兩人都嗜好收集銅爐。
眼前這幅書法作品,終究還是贗品,而且……水平不算很高,臨摹痕跡很重,其鈐印留痕也有破綻。
估計這幅畫作,是陳劍秋趕製出來,騙法國佬錢財的。
盧燦歎了口氣,跑到法國竟然能遇到民/國贗品,自己這運氣,也太好了吧?
“卡福先生,這幅畫作是贗品。”盧燦放下放大鏡,有些掃興。
卡福的手一抖,驚詫的嗷叫一聲,臉上滿是難以置信,“這不可能!”
盧燦將貼隙見的小漢字扒拉出來,示意給他看。
“這是作偽者的留款。”
顏色很淺,能勉強看出字形,可卡福又不懂漢字,看半天都覺得這是個花紋。他搖搖頭,“這……可是從甕缸中取出來的,我都沒……”
盧燦笑著搖搖頭,“這是六七十年前的贗品,與你無關。可能是你的曾祖上當了。”
“六七十年前,你的曾祖或者說你祖父,是不是在中國京師?”
盧燦見他還不相信,反問道。
卡福撓著腦袋,“哦!上帝!怎麼會發生這種事?”
盧燦原本隻需要將畫作退還給他即可,隻是他對卡福印象不錯,多說兩句。如果要賣,自己會給一個較低的價位,如果他不相信,那就讓他自己留著吧,算是念想。
但這件贗品,會上虎園博物館的名錄,找時間公布出去,免得後來人將其當成珍品買回去——這種事在二三十年後經常發生。
丁一忠將書法橫軸卷起,重新放入畫筒中,輕輕放在卡福麵前。
第一幅藏品就是贗品,讓盧燦對接下來的幾件物品有些忌諱——如果卡福的祖先,從陳劍秋那裏購買的是同一批藏品,那剩下幾件能逃得了他的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