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0章 華老誤會(2 / 2)

老爺子是個中老手,茶刀撬下一片不到十克的茶團,掰成兩三個均勻的小塊,投擲於玻璃茶具中,然後又投入三五枚菊/花,七八顆枸杞,注水洗茶。

很多人泡製普洱時洗茶這一環節會很匆忙,其實真正的洗茶,需要等壺內茶葉浸潤開,或者用竹籬稍稍攪拌,才算真洗。倒掉洗茶水,再注入熱水浸泡,悶茶三五分鍾,香味徹底散發出來,即可飲用。

等茶熟期間,盧燦的目光大多數都在華子域的身上,小家夥一副少年老成的模樣,雙手擱在放桌上,目不轉睛的盯著爺爺的動作。

“阿域,喜歡喝爺爺泡的茶嗎?”盧燦側首笑著問道。

這孩子的回答,有些遲疑,望望他爺爺,然後再扭頭,輕聲對盧燦說道,“盧哥,說實話爺爺一準不高興,你還是別問了。”

這還不叫實話?小家夥一句話,逗得大家哈哈大笑。

茶葉屬藥,天生有苦根,孩子的味蕾對甜味更喜歡,像茶汁之類的,通常都不會喜歡。

“那哥哥換個問題……你從幾歲開始和爺爺學鑒定?”盧燦笑罷,伸手摸摸那孩子的後腦勺,後腦勺突/起,再加上他的雙耳耳廓不小,從相學上看,這是個聰明孩子。

“七歲!”這次,孩子回答的咯嘣脆。

“都學些什麼,能告訴我嗎?”

“可多了!”顯然,盧燦的問話,撓到孩子的得意之處,掰著手指跟盧燦炫耀,“朝代歌、二十四朝名人簡史,名家字畫譜、宣和器型譜,瓷器花色譜……這個沒背完。”

“阿域真棒,這麼小就會這麼多!”這句誇獎是真心的。

盧燦太清楚,鑒定行當,在外人看來,是“玩”,其實它真心不簡單。

單單一套《二十四朝名人簡史》,雖簡略,可畢竟中國曆史上名人太多,就足足三大冊,如果加上國外的,那就更多。這些名人,構成古董鑒定行業最基礎的判別標準。

鑒定的基本功紮不紮實,就看這些死記硬背的知識熟不熟練。如果你沒熟記,那永遠隻是“玩票”性質,難成大師。

至於孩子提到的《名家字畫譜》、《宣和器型譜》,《瓷器花色譜》這幾本書籍,是另一類基本知識,那就是分類基礎。

能將這些書籍背誦或者熟記,孩子一定下了一番苦功。什麼學鋼琴、舞蹈、小提琴的孩子苦,在鑒定基礎知識學習麵前,弱爆了。

“華叔……這是希望小域長大後繼承爺爺的本事?”盧燦確信,華家還是希望這孩子在鑒定方麵有所成就的,否則不會讓孩子吃這麼大的苦頭。

“嗬嗬,孩子從小和爺爺在一起,挺喜歡這方麵的,也就隨他。至於未來有沒有什麼成就……如果有,那更好,如果天賦一般,那就算了……”

他進門後,注意力似乎都放在阿域身上,這讓一直觀察他夫婦來意的華平治,有些鬧不明白他為何而來,搓搓手,含糊的回答道。

倒是一直專注泡茶的華輝邶,抬頭看看盧燦,又看看華子域,隱約有點猜測,但很快又否定——他原本認為盧燦想要弟子,可想想又不太對,盧燦太年輕,盧家又在上升期,他哪有時間教授弟子?

不過,他還是懷著期望,接上兒子的話,緩聲說道,“孩子天賦還行,我現在試著帶帶……”

“華老乃收藏大家,有您教授,小域又聰明,一定前途不可限量。”

盧燦隨聲捧了一句,殊不知,盧燦的奉承話,讓華輝邶原本想要說的“他日再尋訪名師”,憋了回去。

盧燦這話有點違心。

華輝邶是收藏大師不錯,可惜種類很偏門——道藏用品收藏非常小眾,他教授孩子的基本功沒問題,但過了分類鑒別之後,隻怕有心無力——難不成然孩子還學道藏收藏?

華輝邶將試探的話,咽了回去——兩家交情其實很一般,貿貿然提出盧燦收徒的事,萬一對方無心,彼此都很尷尬。再說了,孩子未來怎樣,是孩子父母規劃的,自己這做祖父的,不太好幹涉——孩子去劍橋上貴族學校,不就是兒媳婦的想法嗎?

丁文怡去廚房做飯,孫瑞欣跟著進去,估計要談論華平治的事情。盧燦幾人在客廳,品茶聊天,沒再提華子域的事情。

這讓華輝邶更摸不透盧燦的來意,猜來猜去,他忽然想到一事——藏品!

難不成盧氏夫婦上門拜訪,是為了自己的藏品?他越想越覺得可能性不小——華家還有什麼值得盧家少爺上門拜訪的?

這想法一出,他看向盧燦的神色,變得有些複雜,正待開口詢問,廚房那邊門開了,兒媳婦站在門口,“平治,你來一下。”

接著,孫瑞欣笑吟吟的從廚房出來,對著盧燦眨眨眼,示意大功告成。

這下,華輝邶更懷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