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0章 意外陡生(2 / 2)

這段話的意思就是,這茶注子因為皇帝不喜歡這個名字而改為偏提。為什麼呢?因為茶注子名稱與當時的大奸臣鄭注同名。

這件青瓷茶注子做工上乘,具備中晚唐瓷器的典型特征:清雅而不浮誇,大氣圓和。從某中意義上說,也能反映出當時儒道中清談無為,不與世爭,戒驕戒躁的人文精神本質。

這應該算是茶博的鎮館之寶了。

盧燦能入眼的第二件則是宋代的建窯的毫斑茶盞。

建窯窯址位於閩省建陽縣水吉鎮,很多文博資料上說它有三百年存在史,其實真正的建窯不過傳承五代,不到八十年。

為什麼這麼說?在後世研究,建窯最大窯口是蘆花坪窯口,這裏出產的黑釉、油滴、鷓鴣斑、曜變等釉才是宋代黑釉瓷器的代表作,其他附屬窯口出品的瓷器品質要差很多,不能代表建窯。而蘆花坪窯口遺址挖掘顯示,它的存在時期,隻有八十年。

所以,很多文博界的大師都認為,建窯真正曆史隻有八十年。

眼前這件黑釉毫斑茶盞,胎底呈深褐色,色係漸變,盞壁為褐色,再漸變,盞口又變為深褐色。在漸變的過程中,黑色釉中透露出均勻細密的筋脈,形狀猶如兔子身上的毫毛一樣纖細柔長,頗有異趣。

這應該是蘆花坪窯口的精品之作,堪稱建窯各類瓷器中,僅次於曜變天目釉的代表作。

“不錯不錯!”盧燦忍不住讚道。

“嗬嗬,比起虎博,還是有很大差距的。”

這家茶博物館雖是利亞姆投資,但羅家是主要捐贈人,同樣也是股東之一,盧燦的誇獎,讓羅查理與有榮焉。

“老爺子上次看過虎園的那套唐代金茶具,回來感慨了好幾天,本來還想著借來欣賞兩天,卻被李林燦老爺子一口回絕。”

“嗬嗬,你不知道,那幾天我家老爺子,食不甘味啊。”

羅桂祥借寶一事,盧燦知道。

當初虎園的唐代茶羅子、茶盒、茶銀籠展出時,羅桂祥連著去了兩天,甚至想要開口商借,結果被李林燦連損帶罵的趕走了。

盧燦嗬嗬笑道,“虎博那邊正在立項,準備組建工坊,專門各種展品的精仿。過一段時間,我送老爺子一套唐代茶具仿品。”

羅查理大喜,拱手致謝,“那就多謝阿燦!”

博物館推出精品仿製品,是除門票收入之外的大項。可香江手工人才短缺,因此虎博在這一塊一直是短板。這一次,盧燦提出從內陸招攬各色工藝人員,才讓這一建議得以立項。

工坊這一項目,規劃到文化研究機構旗下,算是對中華傳統技藝的“再複原”工程,很有意義的一件事。

參觀完畢,盧燦瞅見工作人員在擺放展品,低聲問羅查理,“羅叔,維他奶那邊,最近有什麼變故嗎?”

羅查理一愣,不明白盧燦為何這樣問,想想後搖頭,“沒有啊?”

“最近奶製品這一塊,基本與義順牛奶維持一比一,維他奶這一塊季節因素影響較大,雖然有所下滑,還在可控範圍內。”

“沒聽說有什麼事情啊?”

這就奇怪了,難道自己看錯了?可剛才喝茶時,羅桂祥和賈東文欲言又止的情形,明顯有事啊?

盧燦想不明白,正準備下樓,卻聽見蹬蹬蹬的腳步聲,溫季宸急匆匆趕上來。

“溫哥,什麼事?”盧燦問道。

溫季宸眼睛落在羅查理身上,轉了圈才說道,“阿燦,出了點小變故。”

“利亞姆館長來了,他還帶著一撥人,說是台北老方窯的人。”

嗯?盧燦眉頭一皺,回頭看看羅查理。

茶博藏品仿製業務,是羅查理聯絡潤馨瓷器的,這件事,他需要給個解釋。

羅查理同樣驚詫不已,“老方窯?他們來幹嘛?我們可沒邀請他們啊?我這就下去看看!”

最近幾年,東南亞有兩家瓷器,蟄聲海內外,除了潤馨瓷器,另一家就是台島的老方窯。這家窯口,盧燦還曾經參加過其品瓷會,並與蔡老方的弟子顏潤之鬧過糾紛。

老方窯的人來這裏能幹嘛?

自然是搶生意來的唄!

茶博藏品仿製的利潤不高,但是如果活好,它的口碑宣傳度高啊——每一個參觀者都可以成為瓷器品牌的傳播者。

這也是盧燦看中這次業務的原因之一。

老方窯在台北、潤馨瓷器在香江,雖然地理位置比較遠,可是,兩家窯口的目標市場完全重疊啊,競爭自然而然就接踵而至。

盧燦站在玄關口,便看見幾人,都認識。

領頭的正是蔡老方本人,而他身邊站立的那位年輕人,正是與盧燦有過糾葛的顏潤之!

還真是冤家路窄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