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4章 香雪莊主(3 / 3)

陳之初老先生是東南亞有名的“胡椒大王”,其胡椒貿易遍及東南亞和歐美各國,家資要比楊啟林還要富有,在新加坡富豪中,能躋身前十。

所謂錢財,陳老還真的不太看重。

十月中旬,陳老在出版新書《陳之初書法》的一周年慶,暨本書銷售突破五十萬冊的慶祝酒會上,突然中風。而那時,盧燦還在南美呢,等他回來後,又忙於公務,還走了一趟內陸,竟然對此事完全不知曉。

臥病床榻,陳老先生猶自擔心自己的藏品。

陳老一子一女,在商業上頗有天賦,可在收藏行當,那就純粹是外行。那些藏品,如果留在家中,如何保養都成問題,由不得他不擔心。

原本他想要將這些藏品捐贈給新加坡國家博物館,可是,這家博物館的主旨是詮釋新加坡曆史的文物館。

文不對題啊!

此時新加坡另外兩大博物館——亞洲文明博物館(2003年)和新加坡美術館(1996年)都還沒有創立,因此,陳老發現,自己想要捐獻竟然找不到合適的捐贈對象!

內陸和台北的兩大故宮博物館不也可以嗎?事實上,陳之初老先生出生在新加坡,他對中華故土的情結,並沒有黃曼士、劉作籌、楊啟林三人那麼深厚,他更偏向於將自己的藏品,留在新加坡本土。

真實的曆史上,陳老的香雪莊藏品,一直存留到2002年,由後人捐獻給當時尚未竣工的亞洲文明博物館。

來探病的楊啟林得知後,勸慰他,不如半捐半賣給香江的虎園博物館。藏品有了好去處,同時也能多留給子女一些企業擴張的資金,反正香江盧家有錢的很!

另外,虎園因為是私營的,還可以做個人陳列館,已經有先例了——瓷王堂陳列館、周淑濤陳列館,以及在建的海藏樓陳列館。

也許是最後一條,打動了陳之初老先生,他雖然口不能言,可仍然可以手寫,與楊啟林溝通了半天,最終同意讓楊啟林先去試試這位被行業內譽為“一代天才”的年輕鑒定人,看看他對藏品的真實態度。

報價這東西,最能反應一個收藏家對珍品的態度。

聽完楊老的話,盧燦摸摸額頭,一頭冷汗啊!

這些老東西,怎麼動不動就要考驗?

剛才真幸運,報了一個超出兩位老者心理預期的價位!否則,自己一定會與香雪莊的藏品擦肩而過,那就太遺憾了。

繼而,他有興奮起來,香雪莊的藏品啊,自己慕名已久!

相比其他三位專注於字畫收藏,陳之初老先生的收藏種類更豐富,藏品數量更多,大體上可以分為四類:書畫,陶瓷,硯台,印章;其他還有青銅器、玉雕、竹雕、碑帖、紫沙壺、古今藝術書刊等,總數量超過四千件。

在各種藝術品中,陳老對水墨畫最為喜愛,故藏畫數量始終在其他文物之上。

香雪莊收藏的海派四傑之一的任伯年畫作,堪稱第一,一共有一百一十七幅,足以開一個專項畫展。

當然,此時任伯年的畫作,價格並不高——1986年5月第一次由蘇富比拍賣的任伯年的《人物冊》,二十四頁,其價格也隻有十六萬港元。

可是,到了五年之後,也就是1991年,任伯年的一幅《鍾馗》立軸,成交價就達到93萬港元。

越想心頭越癢癢。

“楊老,我們現在就出發?”盧燦站起身來,燦燦的問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