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詩人劉應賓更作“螺鈿妝成翡翠光”,螺鈿的光澤堪比翡翠。
螺鈿的鑲嵌工藝技法非常豐富,通常可分為硬鈿、軟鈿與鐫鈿三大類。
硬鈿通常會采用比較厚的貝殼進行鑲嵌打磨;軟鈿的工藝更複雜,需要把螺貝製成0.5毫米以下的薄片後,進行鑲嵌,更有甚者,將螺貝切成絲狀,進行拚嵌;鐫鈿更好理解一些,就是將螺貝以類似於鐫刻的形式裝飾在器物表麵,它通常是高於底子的,有浮雕效果。
眼前這四件螺鈿器,是軟鈿中的“點螺”。
所謂“點螺”,就是把螺貝磨製得薄如紙片,並切割成點、絲、片等各種不同形狀,一點一點地鑲嵌於漆底上,構成畫麵。在光線下能攝人心魄的藝術效果,是漆器裝飾中的華麗派的代表之一。
點螺工藝,基本上隻適用於漆器。
其實如果仔細對比,我們不難發現,螺鈿中的“點螺”,和東瀛的“蒔繪”,有異曲同工之妙。一是使用螺貝為原料,一是使用金銀粉為原料,它們都作用在漆器上,表現效果也很相似——以華麗為第一追求。
點螺和蒔繪,孰優孰劣,見仁見智吧。
眼前這四件點螺漆器,應該是某一富家女的陪嫁物品:百寶箱一隻;梳妝盒一隻;工字形銅鏡台一尊;小巧玲瓏的針線盒一方。
這四件都是老物件,漆麵紅黑色,寶光熠熠,周邊有磨損痕,但整體保存的非常好,無論是螺鈿還是漆麵,都沒有大的劃痕。
最出彩的是盧燦手中的這隻百寶箱,蓋麵用點螺工藝,拚成百年好合的圖案,兩側螺鈿圖案一為桂花,一為棗樹,取意“早生貴子”。
點螺的貝殼為硨磲(音車渠)料。
硨磲是海洋中最大的雙殼貝類,被稱為“貝王”,在明清時候,這種貝殼隻有深海才會出現,因此非常珍貴,等同於珠寶。
硨磲的殼打磨成薄片後,有著淡淡金黃色,但在光影的直射下,又可泛出紅、粉、藍等美麗的色澤,色彩異常多變。
不僅如此,這尊百寶箱,還使用了象牙包角,抽屜上的蝴蝶搭扣為黃金打製,
真真是富麗堂皇、奇妙典雅,不愧為“百寶嵌”。
太漂亮了!
這一套螺鈿漆器,看其工藝水平,應該製作於清乾隆年間——這一時間段中國的螺鈿工藝真正的登峰造極。
這件物品,盧燦真的愛不釋手!
也不知何人,又因何要將這一套傳家之寶,拿出來典當,而且做成死當。
施襄垣早已經進來,看盧燦那癡迷模樣,微笑著沒出言打攪,等他將物品放下,這才問道,“盧世侄,東西可還入眼?”
“嗬嗬,”盧燦回頭,笑笑,“我都看花眼了,世叔,您稍後可別怪我下手狠哦?”
“沒事,你看上的,盡管挑!我這裏的物品,原本就是要出手的。”
施襄垣的話語,讓盧燦心事大定。
“中午,世侄就在這裏吃頓便餐,我父親正在往這邊趕!”
嗯?施家老爺子趕過來?這也太熱情了!
盧燦連忙放下手中物件回答道,“這不合適!應該我去登門拜訪的!”
“一會就到,飯後你要是有興趣,可以去我家坐坐。”施襄垣擺擺手。
施家在達古潘經營幾百年,是不是更合適做這次寶藏運輸的合作對象?
盧燦忽然心底冒出這樣的念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