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1章 榮耀登場(3 / 3)

蔣複聰老爺子來到虎園,最主要目的就是奔著這份智永大師臨摹的《瞻近帖卷》。

巧了,他前一段時間去東京,恰好在東瀛收藏家小川正字廣巳家中,看到一本《真草千字文》。蔣老認為此墨跡本為智永真跡,正想辦法確認——如果是真品,再想辦法購回到台北故宮。

這不,回台島與兄長錢木老爺子聊起這件事,結果從錢老那得知,虎園博物館不知從哪兒收來一批天籟閣舊藏,其中就有王羲之《瞻近帖卷》智永摹本。

不僅如此,這批天籟閣舊藏中,還有顧愷之的《洛神賦圖卷》殘本,大量的宋代書畫藏本。據他弟子戴靜賢透露,這批舊藏,以價值連城形容,毫不為過。

也不知盧家小子從哪兒弄來的?這事,連戴靜賢都不清楚。他隻記得那天晚上,一幫人趁著夜色,將一隻隻大箱子運到庫房。

開箱的人員,隻有盧燦、福伯還有李林燦三人,裏麵究竟有什麼,也沒有正式登記成冊,而是做成了秘冊。

第二天,李林燦見誰都樂嗬嗬的!這可是從來沒有過的事情!

見到實物,蔣老爺子才不管什麼警戒線,直接將警戒杆挪走,邁腿就進。

旁邊的安保想要阻攔,戴靜賢瞪了他一眼。

《瞻近帖》是小本尺牘,也就是小幅書信,是王羲之寫給妻舅郗愔的一封信,信中對郗愔來會稽居住的消息,感到高興和期盼,並希望他能告知來期。

老先生趴在玻璃展櫃上,用手扶著老花鏡,一點點細看,邊看邊念叨,“煙霏霹結,狀若斷還連;鳳翥龍蟠,勢如斜而反直。”

安保不懂,戴靜賢懂啊,這是唐太宗李世民誇讚王羲之的小草書的一段話。

這幅尺牘上,一共有十九枚鈐印,將周邊蓋得密密麻麻。

最早的題款是唐代虞世南的“鸞飄鳳泊,得償所願”,當時私人印章不甚流行,隻有落款和題詞。

鸞飄鳳泊形容的是字好,得償所願形容的是自己心情暢快。這八個字也說明這幅摹本出現的原因——虞世南是智永大師的得意弟子,這幅字是他找師傅求來。

這麼推測,虞世南應該見過真本。

想想也正常,智永大師當時還擁有王羲之《蘭亭序》的墨跡本呢,隻不過被酷好二王的唐太宗李世民給收羅走了。

接下來似乎沉寂了一段時間。

第二枚已經是鈐印——“渤海圖書”。

很現代的一個名稱,可蔣老爺子是誰?他很輕鬆想起,這是唐武宗李炎的私人藏書印。

也就是說,這幅畫曾經進入過唐皇宮。

第三枚印章,已經從唐末跨入五代時期,是楊凝式的“虛白”印。

楊凝式在書法曆史上曆來被視為承唐啟宋的重要人物,字虛白,唐昭宗時進士,官秘書郎,後曆仕後梁、唐、晉、漢、周五代,官至太子太保,世稱\"楊少師\"、“楊六代”。

第四枚印章,已經進入中宋,鈐印“君謨”,這是宋四家之首的書家蔡襄的字。

………………

其中最多的是天籟閣或項子京的印簽,一共九枚,可見這位老先生對這幅作品的喜歡程度。

最後一枚鈐印,“淡翁”,是道光年間的書法家葉誌銑的別號。

十九枚題款或印章,將這幅字的傳承脈絡描繪的清清楚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