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0章 防微杜漸(3 / 3)

盧燦走上講台揮揮手壓下如潮的掌聲,笑著說道:“沒必要,今天不是來致感謝辭的,大家想聽的那些話,我會在試營業當天再說。”

台下不少人詫異,還真的來給大家上課的?不是來宣示自己存在的?

他拿起一尊女樂陶俑,“去蕪存菁,是博物館的第一課題。”

“蕪是雜草,菁是韭菜花,也就是糧食蔬菜。如何識別蕪草?是我們所有鑒定工作者都需要時刻學習的第一要素。”

“借助虎園第一次收購贗品這件事,我和大家分享一下,如何識別彩陶製品的真偽!順便提醒一句,以後仿製的贗品會越來越多,大家一定要與時俱進,學習新的鑒定技巧。”

“防微杜漸!謹防以後再度出現贗品青銅器、高仿瓷器等,混入博物館。”

他盤弄著這尊女樂陶俑,繼續說道,“這是一件型製上仿製北魏陶俑的贗品,仿製的惟妙惟肖,堪稱高仿、精仿!從他仿製風格和雕工特點上,我甚至都能推斷這些贗品出自哪裏?”

嗯?這句話有些滿了吧,連李林燦都有些不太相信。

“不出意外,這些東西出自內陸孟津南石山村高家。”

“二十年代初,這個村裏出現一位彩陶仿作高手,他叫高良田。此人最著名的事跡就是仿作了三尊唐三彩馬,被東瀛中山商會以四萬大洋收購。還有九尊北魏陶俑被美國大都會博物館以五萬美元的價格收購。”

“所以,對這件貨品看走眼的鑒定師,也無需灰心,隻要認識到自己的不足,努力學習即可。”

福伯對中原的事情不是很清楚,側過腦袋輕聲問李林燦,“有這人?”

李林燦眼睛直冒光,點點頭,“我很好奇這小子從哪兒得來的消息?這兩件事當年被這兩家視為奇恥大辱,一直遮掩,而高良田自己自然不會說……”

嗬嗬,無它,後世研究彩陶贗品的文章很多,自然帶出來了。

“當然,這件物品肯定不是高良田大師的手筆,而是他後人作品,在釉麵處理、土鏽、雕工等方麵,與高老先生的作品,有著一定的差距。”

“鑒定這件北魏陶俑,需要從胎、釉、型、工、舊這幾個方麵著手。”

“最大的破綻在土鏽。”

李林燦情不自禁的點頭,這些贗品,他之所以能發現,正是因為土鏽。

“自然土鏽它是隨著墓穴的坍塌以後,淤泥一點一點淤進去,一層一層淤進去的,這樣的土鏽非常有層次感。”

他將手中的陶俑舉起來示意,“贗品所采用的上土鏽最通常的做法是掩埋入土,並且在土壤中混合一定的酸液。埋上半年三個月,也會上土鏽。可這種土鏽,它往往是顆粒狀的,滾圓的。”

“兩者的差別很大,大家別急,稍後都可以上手看看。”

“鑒別古陶器第二大方法,就是開片。”

“如同瓷器一樣,三彩和陶人,二輪入窯低溫燒釉,同樣有開片。老物件的開片自然而密集,像幹枯開裂的河床一樣,往往開裂的每一片的開片中心是往下凹下去的,而贗品開片的中心是平整或者鼓起的。”

盧燦通過對比法,列出七八種他所知道的鑒定古陶器的相關方法,讓虎園的鑒定師大開眼界。

這一堂課,也算是奠定盧燦在虎園中的地位——原本有很多鑒定師一直懷疑他的鑒定水平。

就連李林燦在會後,也拍著他的肩膀,難得誇獎一句,“你個臭小子,還是有點貨色的!要不……你跟我學考古吧?”

收藏,是興趣、愛好,甚至可以說是事業,可是……考古研究,就太乏味了。

“不成啊,我需要賺錢,養活這麼大的園子呢!”盧燦攤攤手,表情很無奈。

老爺子頓時不說話了,他很清楚,虎園雖然試營業在即,可真正想要賺錢,還早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