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9章 宣德正爐(2 / 3)

盧燦正準備細細察看每一隻箱子,外麵忽然傳來丁一忠的聲音,“盧少!有人進山!”

看來隻有等箱子全部運出去之後,才能察看了。自己和丁一忠出來太久,羅友國和茶廠的人,別找過來。

盧燦身形矯捷的很,一閃身竄出台階,一腳踢在剛才的那塊石塊上。

“轟隆隆”一陣悶響,那塊石刻又緩緩閉合上。隻不過,泥灰遮蔽的縫隙,仔細點,還是能發現。

來不及弄泥灰遮蔽了,要盡快將這裏的東西運出去!

丁一忠所說的有人進山,其實是靠近南邊的小碼頭上,停泊了一艘帆板。有四五個人正從船上下來,距離這邊挺遠的。

“走吧!”盧燦戀戀不舍的看了眼這塊石壁。

嗯?這隻小箱子怎麼辦?忘了放進去了,雖然不大,隨身攜帶,可很礙眼呢。

“盧少,隻能埋在我們下山必經的茶林中。稍後您帶著羅友國走前麵,我走後麵,我想辦法帶出去。沒辦法的話,就隻能等過幾天,一道運下去。”

“不用,這應該是金條。裝在身上,箱子砸爛扔了。”

盧燦打開百寶箱,裏麵整整齊齊的碼著二十塊金磚!

金磚寬三公分左右,厚度一公分,長度在十二公分,盧燦抄起一塊,點了點,約有三百克左右。

難怪這麼沉,這小箱子內竟然撞了六公斤的金磚。

金磚正麵刻著“楊慶和銀樓;成色:927.5;市兩6.175”。

這是滬上有名的楊慶和銀樓的打金。

清乾隆三十八年(1775年),楊慶和銀樓在滬上縣城內小東門開設,中國最早的銀樓之一。這金磚本身,也是古董。

這應該是葉家祖先留給後人的家族複興財產,被自己帶出來。當然,這隻是猜測。

等到漢陽,找找阿爾達汗先生的後人,如果還在世,不妨接濟他家一下。老先生留給自己太多的寶貝,他的後人,自己怎麼著也要庇護一二。

冬天衣服厚實,一人裝了十塊,雖然沉甸甸的,但並不顯。

丁一忠將樟木百寶箱跺碎,隨手扔進茶窠中。

回到茶廠時,閔弘主任的辦公室,多了一位方麵大耳的中年人。見盧燦進來,閔弘連忙站起身來介紹,“楊廠長,這位就是香江的客人,剛才采購了二十斤一級君山銀針。”

這楊廠長就是剛才從船上下來的那幫人中的一位。

“稀客啊!我們這島上,鳥不生蛋的地方,難得有貴客光臨!”這位楊廠長很會說話,操著濃鬱的嶽州方言,伸手和盧燦握了握。

“這可不是鳥不生蛋的地方,君山島曆史底蘊深得很呢,我在香江就聽人說起過。這不,我這次來嶽陽樓遊玩,特意上島找找湘妃祠,可惜的很呐……”盧燦說著,還遺憾的搖搖頭。

“哦?這麼說,州裏準備重修湘妃祠的決策,是正確的囉?還是州裏領導眼光高啊,你們香江人都慕名而來!”楊國生今天去農場總部開會,就是商討島上古建築重建一事。

他作為茶廠老大,茶廠效益好的很,他自然不太願意鏟除部分茶園,讓給那些建築。可又有什麼辦法?

君山農場的大領導,行政級別是正處級,他隻是正科級,隻得服從命令。

“哦?嶽州地區領導,已經下定決心,重修湘妃祠?”盧燦忽然想起自己上島前的許願。現在,那些寶貝都很完好,自己,是不是該還願了?

“對嘞!準備重修娘娘墓(二妃墓)和娘娘祠呢。這不,讓我們回來商量著鏟除那一帶的茶窠。”楊國生撓撓頭。

“什麼時候開工?可願意接受信捐?”盧燦問道。

楊國生的文化水平應該不高,沒明白盧燦的意思,撓撓頭,“信捐?啥玩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