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4章 暗中較技(2 / 3)

第三個原因就是,某些品類不要觸及,否則出店容易出關難。

譬如銅器,1952年第一道有關文物保護的禁令,就是帶銘文的大型銅器,禁止出口;1960年7月2日,文化部再度頒布《關於出口文物鑒定標準的原則》,乾隆六十年之前的銅器、瓷器等古玩文物禁止出口;1978年出台第三條禁令,對銅器出口再度收緊口子。

尤其是第二條禁令,一直影響到三十年後,並越來越嚴格。

既然如此嚴厲,為何友誼商店還能公開出售呢?

這與友誼商店的性質有關——友誼商店從1955年開始建設以來,就背負著“展示中華源遠流長曆史文化、展現中國人民偉大智慧”的政/治使命。

有這樣一條高大上的任務護身,他們就可以合理合法的展售超越法令的物品,這也是盧燦能買到雍正琺琅器的原因所在。

偶爾幾件超限的東西存在,盧燦從機場過關,沒什麼關係,此時的機場檢查並不嚴格。但他如果大批量采購,從陸上過關,那就是“有計劃有組織的文物采購或出口”。

這種行為,一定會有核查,而且非常嚴厲。

如果不想進入黑名單,不想物品被沒收,那他隻有乖乖遵守法令法規。

他之所以讓安保隊員北上,就是希望他們能想想主意,怎麼把自己采購物品帶出境!上次田坤找的借口就很好——香江竹園造紙廠采購廢紙!

沒看錯,盧燦在江門古鎮從譚樂家收購的那些一萬七千多本藏書,用僑聯的通行證,混過內陸的海關,然後又以竹園造紙廠采購的名義,混過港方海關,安然抵達虎園博物館。

這次,如果盧燦在京城或者說內陸大肆采購瓷器、字畫,再想如此容易的離開,恐怕就沒那麼簡單了。

不過,即便暫時出不了境,盧燦也並不著急,他還有一招。那就是這十多年來港商經常會用的方法:在京廣申寶安等地置產,以螞蟻搬家的方式,一點點帶到香江。

等到兩岸交流密切時,可以申請包機,那時,走空運回港,更不在話下。

進門左手側第一排,就是硯台。

數百件硯台堆放在上中下三層櫃台上,雖然現代工藝品較多,但裏麵依舊有好貨。

“這件給我記上!”入手第三件,盧燦便招呼那位老邢。

丁一忠隨手將硯台拿起,遞給那位估價師。

那位估價師拿起來看看,“清代嘉慶朝孫坤所製眉紋梅花刻歙硯一方,估價八百。”

嗯?盧燦有些驚訝!看了眼這位估價師!

還真是人不可貌相哦,這麼個估價師,眼力這麼牛?

沒錯,那方硯台就是孫坤所製。孫坤乃清代琢硯名家,字奮夫,號漱生,昆山之安亭江人。他的書法、山水、製硯都很牛。

這人既然有名氣,為何盧燦還要吃驚?

驚訝的正是這位估價師對年代的精準鑒定。

孫坤是乾隆十三年生人,嘉慶六年去世,因此完全可以說是乾隆朝的文人。如果是一般的鑒定師,一定會說,這方硯台為乾隆朝歙硯。

但孫坤略有不同,這位老先生,晚年專注於畫梅,而這方硯台,其表麵正是浮雕梅花,腕力圓潤,梅花刻印的相當有神采,應該是孫坤老先生晚年所製。

所以說,這位估價師的嘉慶朝所刻印的鑒定結論,異常精準。

這一發現,讓盧燦來了興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