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0章 譚家舊人(3 / 3)

雖然這些產業最終都被沒收,可那不是譚家的過錯,世事如此,譚家更因此遭到牽連,每次風波必定有譚家身影。也就譚樂這老頭子有著讀書人的韌勁,一般人還真扛不下去。

“欸!欸!趕緊起來!現在……不時興這個!”兩人向自己磕頭,譚樂伸手拉一把沒拉住,譚日士拽住了王大柱,盧燦恭恭敬敬的磕了三個頭。

磕頭行禮後,譚樂老眼頓時一片渾濁,拉著盧燦的手,“好孩子!臉龐有些像你爺爺盧嘉錫,氣質也像!”

盧燦身上的書卷味,和盧嘉錫確實有些神似。

他正感慨著呢,譚日士扯扯父親的衣服,“阿爹,盧家大爺,還有王家大爺,都在潮蓮公社招待所等著呢。您是不是換套衣服?”

“哎呀,老糊塗了!兩個哥哥都回來了?我得去看看!”見盧燦點頭,他撇下一幫人,腳步飛快的往家趕。

…………

譚家分配到的住房是糧站的倉庫房,挑梁很高,直筒間的那種,被譚日士用青磚隔成幾個小間。房間一律靠右,左側是長條形通道,通往各個隔間。廚房則搭在進門的氈布棚中,很DIY(低矮陰)的那種。

左側通道半身高的地方,擔著兩塊長木板,算是簡易書架。

盧燦看了一眼,便邁不開腿,兩個書架上,堆放的全是線裝書。

他隨手拿起一本,上麵落滿了灰塵,書籍已經受潮,紙張發黏,封麵還有雨水晾幹後的黃褐色瘢痕,封麵三個工體小楷《翰林記》。

這……這……盧燦有些發愣,後世受人追捧的明冊書籍,竟然如此簡單的堆放在靠牆長板上?

小心的搓開封麵,鈐有三大收藏印“印癖先生之珍”“飛鴻堂印”“仲鸞鑒賞”。

印癖先生,原名汪啟淑,清代南屏詩社的創始人,清著名藏書家、金石學家、篆刻家,飛鴻堂是他的藏書樓的名號。

仲鸞呢,則是譚鑣的號。

這是一本來曆清晰,傳承有序的明代古籍善本啊!

這本書的作者,同樣不是無名之輩。

黃佐,明代正德年間進士,祖父黃瑜,世稱雙槐先生,父親黃畿,世稱粵洲先生,皆為一代儒宗,可謂書香世家,官宦子弟。

嘉靖十五年,晉侍讀掌南京翰林院,擢南京國子祭酒。

這本書就是他擔任國子監祭酒時所寫的,共有二十卷。

這放在任何時候,都是珍品文本,現在,落得塵土滿麵,令人心酸。

“譚叔,這……”盧燦指指這本書,示意給譚日士。

“這?”譚日士笑容有些勉強,“家中就這環境,這些書,隻能如此!”

“您家的藏書,都領回來了?就這麼多?”盧燦關心的是譚鑣的那些藏書,不是說還在倉庫嗎?他正籌措著怎麼把這些說弄到博物館呢。

昨天,魏呂明偷偷告訴盧燦,這些書,無需花一個大子,隻需要譚家出具一份申請,然後他從中發力,讓譚家人把這些書領回來就行。

這是好事啊,盧燦正準備稍後找譚樂商議這事呢。

可怎麼他家中還有?難不成已經娶回來,就剩下這幾本?

“哦,你說充公的那些書啊?今年上半年,公社確實讓我們去拉,可是你看……”他指指家中狹小的空間,無奈的搖搖頭,“拉回來也沒地方放啊!”

“你手中,還有書架上的這些,是我父親去挑的,沒辦法,就這環境。”

隻要在就好!

盧燦長長的鬆了口氣。

稍後等見完麵,自己就拉著譚日士去倉庫看看。

放在那裏,不放心!指不定有多少被送進火爐,或者黴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