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我們進去路克路克!”盧燦對阿希笑了笑,兩人推開彩色玻璃門,走進內廳。
與後世內陸瓷器店恨不得將所有地方全都擺上瓷器不同,在利摩日,即便是瓷器專賣店,所呈現的展品也不會太多。他們認為,瓷器是尊貴的,高價值的鑒賞品,每一件都是獨一無二的存在。
也許,正是這種態度,決定了歐洲皇家瓷器始終坐在瓷器行業的頂端。
廳不大,到照壁處,也隻有三十平米。圍繞著左右側壁半圓形的柱子,擺設著兩條弧形櫃台,正廳中則是一個九平米的組合櫃,上麵擺放著幾套瓷器。再往後,靠照壁位置,就是收銀台。
每一件瓷器,都用玻璃罩扣好,內打燈,燈光照在瓷器上,熠熠生輝。
盧燦走進來,一位三十來歲的黑發女人,從收銀台後麵探頭看了眼,又低頭忙自己的去了。嘖嘖,這家店,和當初納徳軒蕭條時有一拚。
華人店鋪?剛才那女人雖然是黑發,但怎麼看都不像華人。在歐洲,黑發占比能超過百分之四十。
盧燦沒急著上前攀談,將眼光落在四周的櫃台上。
左側一麵的櫃台上,擺放著茶碗、茶杯、茶壺、茶盤等飲具。這一側的瓷器,是典型的利摩日風格——金漆繪瓷。
金漆繪瓷工藝最早發明者是路易十六皇室經營的皇家瓷器工廠,屬於皇室專享的製瓷秘技,其特色是用金漆詮釋皇室的奢華貴氣,通過色彩豐富的顏料,彩繪畫片,進行二次低溫複燒。
金漆繪瓷不僅煌煌大氣,其畫麵感很貼近油畫的質地,是法國瓷器最具代表性技法。
隨著柏圖家族購買了皇家瓷器工廠後,一批製瓷師傅出走,將這種工藝傳播開來。現在,法國很多瓷器廠都可以生產質量上成的金漆繪瓷。
其實,相比華夏的釉上彩、釉下彩、蘸彩、點彩等工藝,金漆繪瓷還真算不上高難度的製瓷技藝,但沒辦法,誰讓歐洲王室就喜歡這種調調?
隔著櫥窗,盧燦仔細看了看。對阿希點點頭,這家運通瓷器,在金漆繪瓷方麵的技藝還是不錯的。
對歐洲瓷器,阿希不是很在行,很謙虛的詢問盧燦,其製作技術要點。
盧燦也沒什麼藏私的,一一點名,說給他聽。
金漆繪瓷一般用在生活瓷小件上,其瓷胎本身要求非常薄、透,白胎底無瑕疵,金漆和彩繪的對比效果才明顯,其包邊包底的金粉顆粒一定要細密勻稱。
利摩日的另一大特色瓷器就是“白瓷燭杯”——白坯白釉,杯身有凹凸不平的紋刻。
如果在杯內部點上蠟燭,杯壁較薄的地方,可以映出光影,而這種刻紋就可以通過燭光展現一幅幅精美的圖案。
這種白瓷燭杯工藝並不單單用作茶杯,很多也用做燈罩、遮光盤等鑒賞品。
算是法國瓷器中的絕活之一。
“其實和內陸前些年製作的水點桃花相比,他們還差點。”盧燦稱讚一番後,不經意冒出一句貶語
“哦?內陸的製瓷工藝水平還能維持這麼高的水準?”阿希立即來了興趣,問道。
當然有!可別小瞧十億人民的潛力。
盧燦說的是紅色官窯湘省醴陵陶瓷以及大名鼎鼎的“7501毛瓷”。
醴陵陶瓷所研製的“雙麵釉下五彩月季”以及景德鎮所產的“水點桃花”,都有著“燭影搖紅豔、燈下五彩生”的視覺效果。
那是真正的製瓷工藝,可不是利摩日這邊隻是簡單的利用杯壁厚薄不同所形成的光影效果,所能比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