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件鳳冠,無論是手工還是用料,華美至極!
盧燦對珠寶行業了解很深,仔細觀察這頂鳳冠後,感慨的搖搖頭。
古代工匠太厲害了,這頂鳳冠中,有四大項工藝,極難。
首先是鳳冠半球金銀線經緯的編織。要知道,這可是金屬,可不是真的絲線,能編織出如此密集的金屬經緯線,實在太困難。
其次是點翠工藝。翠,即翠羽,翠鳥之羽。
點翠是中國傳統的金屬工藝和羽毛工藝的結合,先用金或鎦金的金屬做成不同圖案的底座,再把翠鳥背部亮麗的藍色的羽毛仔細地鑲嵌在座上,以製成各種首飾器物。
這頂鳳冠有四十多片小金片,還有鳳簷及兩側,都采用點翠工藝,更為難得的是,這裏使用的是真材實料的翠羽,可不是絲綢。
第三就是包鑲工藝。無論是綠鬆石還是紅寶石,這頂鳳冠上全部采用包鑲工藝。呃,這項工藝也是田樂群準備去參加巴黎珠寶展,正在製作的“飛天”項鏈的工藝。也就是盧燦聽說後,一個勁說難的那項工藝。
這頂鳳冠帶回去,也許能給納徳軒的珠寶設計師們一起啟發。
第四項工藝就是金絲包珠。九根鳳尾上綴下來的是金線,做綴錘可是綠鬆石或者紅寶石,它們可是有一定重量的。為了牢固和美觀,那根綴下來的金線,要分成多縷,將寶石包住。
盧燦用放大鏡細數一遍,這根垂下來的金線,最終分成十二股細線,將那顆綠鬆石包住,最後在底部點焊,重新成為一小塊的珠托。
放下放大鏡,盧燦心底隻有一個字——大寫的服。
上輩子盧燦曾經見過比這工藝繁複十倍的鳳冠——明神宗萬曆帝定陵出土的十二龍九鳳冠,其工藝之複雜,不可想象!
這頂鳳冠自然比不上宮廷貢物,但依舊可以說是民間手工藝的巔峰代表。它有著明代南方鳳冠的特點,精細、柔美、絢麗。估計是譚衛東母族那邊的祖傳之物。
在南方,鳳冠是傳家寶,女女相傳的。
盧燦抬頭準備問問譚衛東,這件東西他想要什麼價,結果一看,他斜躺在沙發上,已經呼呼大睡。
有了這頂鳳冠,盧燦看接下來的這三件東西就沒那麼多的驚訝。
那枚蝶形點翠金釵也很精美。
修長的釵身,頂端是一隻翩翩欲飛的蝴蝶。蝴蝶翅膀被金絲隔成三片,分別點有綠色、青色和藍色的翠羽,在蝴蝶的首尾處,各鑲嵌兩顆紅寶石。
還有一串玻璃種藍水翡翠銀底鑲紅玉髓流蘇項鏈,工藝也異常複雜。
整個項鏈的底座是銀質的,十八塊玻璃種藍水翡翠,呈現片狀,鑲嵌在銀質底座上,形成牛角形,扣在胸口前。在藍水翡翠的正中間,是一顆紅玉髓,足有鴿子蛋大小。
四周的流蘇都是銀質,呈水滴型,單片的長度不到半公分,一串串的連在一起。
整個流蘇造型高雅,唯美。
至於那塊玻璃種蘋果綠手鐲,那東西盧燦見多了,倒沒太在意。
重新將這四件珠寶包裹好,可不敢輕易塞在抽屜中,盧燦找來一隻盒子,將其放好,安放在他今夜準備休息的房間櫃子裏。
真沒想到,譚家還有這好東西!等明天譚衛東醒酒後,一定要拿下。
放好珠寶後,盧燦拿出兩條毯子,順手蓋在譚衛東和鄭光榮的身上。倆人喝醉酒,這大夏天的睡沙發,沒問題。
他沒注意到,在自己轉身的瞬間,譚衛東的眼睛微眯成一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