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章 收獲滿滿(3 / 3)

在譚家的廚房中,盧燦找出六十四件盤碟碗盞,都是嘉慶朝的精品官窯生活瓷。讓人遺憾的是,這些生活瓷,被譚家經常使用,不少瓷器有了破損。

在廚房內間的儲物間,盧燦翻出十七件殘破的餐具。他讓溫阿四幫忙,將這些殘件的碎片,全部收集起來,憑他的作偽能力,修補個七七八八,還是沒問題的。如果等窯場建成,完全可以複窯重燒,嗬嗬,大師也看不出曾經殘缺。

同樣在儲物間的拐角,他還找到一捆草繩捆紮好的瓷器。

一共三十件嘉慶粉彩大碟,瓷器竟然還有火光,手觸摸上去還有點拉手。

這可不是假貨,而是這批瓷器出窯後,就一直沒拆封。草繩包裹嚴密,上麵竟然還有火漆印——“嘉慶九年秋仲月景德九爐王大生印”。意思是這批瓷器,是嘉慶九年八月景德鎮官窯第九個窯口出品的,該窯口的督窯官叫王大生,他檢查並封印的。

可能是當時哪家官窯工人順手牽羊,撈出來帶回家(這種事情在景德鎮官窯時有發生)。

當年的店主人,可能從那家官窯後人手中淘來的,隻可惜,連店老板也沒來得及拆封,就被譚玉明整捆的搶到香江。

盧燦也不打算拆封——像這種出廠原包裝並在草繩上烙有紅漆封印的套瓷,本身就是一種珍貴的曆史文物。

嘉慶粉彩大碟,現在的行情也就兩萬出頭,三十張新碟子,也不過六十萬,但如果有了這帶有紅漆封印的草繩包裝,三十張大碟,能拍出超過三百萬港幣的價格。

這其中的差價,就是有直接曆史證據的價值。

這些嘉慶朝的瓷器,盧燦隻打算保留兩件,剩下的將會全部出手——拍賣行由納徳軒投資,但窯場屬於他的私人興趣,需要他個人支出相當大額的資金。

盧燦搖搖手,拒絕鄭光榮的邀請,陪這些人吃飯,還不如看看那幅中堂畫的真偽呢。

鄭胖子帶著三老、譚衛東還有羅玉強、羅圪墶幾人,去山頂的一家小飯館吃飯。剛一出門,盧燦便和潘雲耕、溫阿四幾人,將鬆鶴延年的中堂畫卸下來。

都不用放大鏡辨認,由於年代不算久遠,鈴印和鑒賞印很清晰。

畫作者鈴印為“藝雲鐫印”,題款行字為“丁卯歲秋兄敬恒來訪得知喬遷新居喜不自勝拙作一幅以賀之”。

張俊采,號藝雲,這是他為一名叫做敬恒的朋友,所做的中堂畫,慶賀朋友喬遷新居。

盧燦很快就知道這位敬恒是誰。

在中堂畫的下部以及對聯的底部,都留有一副鑒賞印“名眺主人”。

這人很有名氣,尤其是在東南亞——吳稚暉,原名眺,又名敬恒,他的書齋號就是“名眺主人”。中華近現代的思想家、政治家,國學宗師。1953年10月30日病逝於台北,1962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理事會將吳稚暉列為世界百年文化學術傳人。

無論是作者,還是藏家,都很有影響力。而且,盧燦還知道,這幅中堂一定會有人出高價,但這黑心錢不能賺——吳稚暉的幼子吳文藻(非冰心丈夫的那個),是中大聯合書院的東方曆史係的教授!

說不定吳文藻教授年幼時曾經還見過這幅中堂。

不知道怎麼到了譚家?

盧燦最後拿起的才是那方檀香已經燒盡的銅爐。

底款“大明宣德年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