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章 譚家衛東(3 / 3)

八仙桌後麵是案幾,上麵兩隻青花蓮紋葫蘆瓶對稱放置,條案中央是一台機械座鍾。

案幾是烏木的,這個一眼就能看出來。

盧燦見沒人,於是將葫蘆瓶拿起來,底部有款“嘉陰堂製”。

這個款識一般人還真不了解,這是清代嘉慶時期,內務府為嘉慶皇帝製作皇家文具、祭祀用品、鑒賞用品的堂款,並不常見。

嗬嗬,沒想到這竟然是一對嘉慶皇帝祭祀用的青花葫蘆瓶。

相比清三代,嘉慶朝的瓷器,要遜色不少。其青花料主要產自江浙,發色不如進口料。器型不似乾隆大氣、精致,畫風也不似乾隆時期繁縟、密不透風,稍顯清新舒朗。

這對葫蘆瓶,畢竟是皇家祭祀用品,做工還是很精致的,堪稱嘉慶朝青花代表作。

放下葫蘆瓶,他將目光對準那台座鍾。

這應該是民國時期的老座鍾,依舊在行走。銅鎏金邊花,銅擺的外罩是圓瓷,圖案為盛開的牡丹,粉彩。背部有插屏,盧燦取出來看了看,是一幅瓷版畫,畫麵是鄭板橋的竹。

這種插屏式座鍾,應該是江浙著名的鍾表生產商“亨德利”廠出品。它的創辦人是江浙海寧人王光祖,很牛逼一位企業家。當時亨德利的鍾表,可是媲美歐美鍾表的存在。

民國座鍾不是很值錢,但值得收藏,有紀念意義。

案幾緊靠著木質照壁,照壁上懸掛這一幅中堂畫,畫麵內容是鬆鶴延年圖,最上方是譚家的牌位,應該也是烏木製成的帶頂式牌位,寫著“譚氏列祖列宗神位”。

盧燦依舊按照秩序來鑒定。

摸了摸照壁上紫紅色的木紋,有雞翅紋理,又用指關節輕輕叩了兩下,發出脆生生的咚咚聲,盧燦便知道這麵照壁,是雞翅木的。

上等雞翅木,放置久了,就成為這種紫紅色。

再看看中堂畫。

五隻白鶴圍繞著鬆樹虯枝,或飛、或駐、或單腿獨立、或雙雙嬉戲,畫麵的右上方留款,有鈴印和鑒賞印。太高,看不清內容。

畫麵的用筆,蒼勁有力,畫麵構圖,有動有靜有留白,鬆針點點,疏密合理,虯枝有力,鬆鱗均勻,頗有大家味道。

旁邊一副楹聯“青鬆挺秀四季盛”“瑞鶴呈祥百歲春”。

盧燦歪著脖子,看其筆跡和畫風,頗有民國國學大師、書法家張俊采的味道,不知道是不是?

在二十年代,張俊采的中堂畫與字,堪稱一絕,可惜他在1928年便早早離世。

照壁的右側,有一張獨立案幾,盧燦落在上麵,眼睛凝了凝。

案幾上麵供奉著一位老者的黑白畫像,眉宇間頗像譚玉明,應該是譚衛東的爺爺。盧燦凝視的目光並不在相片身上,而是落在擺放於相片前方的銅爐,還有盛有半杯酒的三隻粉彩圓口杯!

這幾件祭祀用品,包漿完好,頗有曆史古韻。

插著幾根檀香的香爐,其式樣正是宣德爐的樣子,而那三隻祭祀酒杯,也來曆不凡。

三隻圓口杯,胎質乳白、器薄如紙、晶瑩剔透,腹壁圖案各不相同,正中的盛開的牡丹,兩側的是石榴花和桂花。

莫不是康熙五彩花神杯?

這可是傳說中最難收集的套裝瓷器!

他正準備端起其中那隻“桂花”時,旁邊走廊中傳出鄭光榮和譚衛東的聲音。

可惜,隻能再找機會上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