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邊的回民不少,大多數是清末時,滇省回民起義遭到左宗棠的殘酷鎮壓後,逃到南邊生根的。
這位阿爾達汗的祖上應該是當時起義軍的領袖人物之一,到南邊後很快融入當地穆斯林,並成為領導者。
盧燦已經從席子上十四件古玩上發現端倪——雖然一邊和阿爾達汗聊天,他依舊沒忘記用目光掃視麵前的這些東西。
不要認為清末起義軍總是正義的,那些人同樣也搶劫。這些古玩應該就是阿爾達汗的祖先從滇省富戶或者官員家中搶來的。南方家族喜歡定做瓷器,盧燦已經從兩件瓷器的底款上發現屬於不同家族的標記。這就是搶劫的證據。
盧燦目測,其中有幾件相當不錯。
老爺子已經將這些東西看了一遍,看他神色,也應該挺滿意的。
“你怎麼不待在倫敦?這次是回鄉探親?”盧燦想要側麵打探這些東西的來曆。
“我馬上要從劍橋畢業,回去就得參加畢業論文答辯。”阿爾達汗無奈的揚揚手說道,“臘戌是我家,這邊依舊有一位叔祖不願意去倫敦。他沒有後人,住在穆斯林養老院中。上周他去世了,可我父母沒時間回來。喏……這不,讓我回來協助養老院辦理他的後事。”
“這些東西都是他書房中的擺設,應該是古玩吧。”
他再度聳聳肩,很無奈的說道,“我無法帶它們去倫敦,因此便想賣掉,可是……臘戌太窮了,我已經擺了三天攤位,沒有一位願意出手的。”
華夏古玩無人問津,這種情況也隻會發生在七十年代末。再過幾年,華夏文物的價值在東瀛人的推動下,開始直線上升,到了九十年代末,內陸人接力,華夏文物的價值再度飆升,一直會達到駭人聽聞的地步。
而現在,臘戌這種地方,對華夏文物有興趣的,還真不多。
“我對這些東西有興趣,我去看看?”盧燦對他做了個手勢。
“看吧看吧,如果你想要,我會給你便宜點。”阿爾達汗很豪爽的揮揮手。
嗯,這真不算撿漏,他的標價本身就不高,竟然還答應可以再便宜點。
“能看上眼嗎?爺爺,”盧燦貼到盧嘉錫的身邊,用粵語快速問道。
“整體來說還不錯,保存的也可以。不過,有兩件我有些疑慮。喏,你也看看。”盧老爺子給他讓了個身位,兩人蹲在席子麵前,仔細察看這些物件。
這裏擺設的十四件古玩,全部是書房用品,應該是阿爾達汗那位叔祖生前的至愛,結果被這小子全當成地攤貨售賣!
老爺子一邊鑒定,一邊搖頭,他這是替那位死去的老者可惜。
盧燦麵前擺放的是一對鎮紙,保存相當完好,壽山石材質,其雕刻風格為明代,鎮紙背麵為高浮雕蟠螭紋。大開門的物件,被阿爾達汗標價十美元。
盧燦不打算還價,這個價格再還,有點虧心。他將這對鎮紙放在一邊,準備稍後付款。
老爺子遞過來的第二件是筆筒,明代南方雕刻大師朱三鬆留款的“喜上眉梢”紫檀筆筒,同樣是大開門物件,都不用過第二眼的。
第三件是書房中很少見的物品,也是舊時候大富之家才會有的書房擺件——紙盒。顧名思義,紙盒是用來盛放書房用紙的盒子。
這件紙盒是花梨木製成,四周刻有鬆竹梅三友浮雕,上下天地蓋的結構,頂部有跨扣,可以將天蓋揭開,裏麵可以存放一遝紙張。南方潮氣很重,扣上蓋子後,可以放水防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