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

作者:

什麼是什麼

作者:【美】 戴夫?艾格斯

標簽:美國文學蘇丹人性

2003年,美國作家戴夫?艾格斯認識了來自蘇丹的青年瓦倫蒂諾。兩人決定合作,把瓦倫蒂諾的經曆和南蘇丹的苦難用小說的形式寫出來告訴世人:雷區、轟炸、大屠殺、疾病、野獸捕食等無窮無盡的殘酷經曆,在孤獨、恐懼、饑餓中也見證了同伴的存亡、人類的善良本能……

一句話評論:真實、真實,還是真實,這是它最打動我的地方。

頑主之後

作者:於睿昊懿

標簽:青春文學新秀寫手頑主

一個人,隨便一個人,你,我,他:生活的夢囈、內心的獨白、自虐的狂喜、絕望的獅吼……作者單刀直入了無詩意的生活表層,悲情狂躁地書寫“人生三情”:單親家庭裏兄弟般的父子親情、緣於孤獨係於靈魂的友情、不可言說的生死愛情。

一句話評論:很久不見這樣生猛的少年式文字了,他使我們想起當時新概念那批孩子。

獨自打保齡

副標題: 美國社會資本的衰落與複興

作者:【美】 羅伯特?帕特南

標簽:政治學 社會學美國

羅伯特?D. 帕特南現任哈佛大學國際事務研究中心主任。作者認為,民主質量的好壞或民主製度的績效,可以從公民社會的狀況得到解釋;如果某一個社會的民主運轉出了問題,從根本上說,那一定是公民社會發生了變化--例如,社區生活走向了衰落。

一句話評論:我還是更喜歡他的嚴密的論證風格,針對政治和社會的學術研究做到這一步,吾輩歎服、汗顏,慢慢讀吧……

人文?民主?思想

作者:餘英時

標簽:餘英時思想史

《人文?民主?思想》代序為餘英時先生獲克魯格獎時所做演說的中文譯稿,正文選了三篇文章:《“國學”與中國人文研究》、《人文與民主-在“餘紀忠講座”上的演講》、《中國思想史研究綜述-中國思想史上四次突破》,比較有代表性地體現了餘英時先生對於人文、民主和思想方麵的觀點和研究成果。

一句話評論:“國學的使命是要使大家懂得中國過去的文化史;國學的方法是要用曆史的眼光來整理一切過去文化的曆史;國學的目的是要做成中國文化史。”

1949大撤退

作者:林桶法

標簽:1949林桶法民國史

蔣介石赴台之原因與時機揭秘,國民黨赴台前的種種部署與撤退計劃製定內幕,蔣介石強弩之末的外交布局,政府機關、重要人士與文物遷台經曆詳情,漠漠千裏急急行——人員遷台的場景與悲劇,1949大規模移民潮對台灣的衝擊與影響……台灣輔仁大學曆史係林桶法教授以翔實的資料和嚴謹的考證,解讀波瀾壯闊的大曆史,再現河山變色的大時代。

一句話評論:一網友說,“想看看台灣人眼中的1949是什麼樣子。”

香港新浪潮電影

作者:卓伯棠

標簽:香港電影電影理論香港新浪潮

70年代末80年代初,香港電影界湧現一批新銳導演,有許鞍華、徐克、嚴浩、譚家明、方育平等。短短數年間,這批新導演及其作品,以銳不可當的氣勢,在電影圈掀起一股巨浪,為正處於低潮的香港電影業注射了強心劑,開拓了前所未見的新局麵。當時的媒體稱之為“新浪潮”。

一句話評論:也許你喜歡徐克,也許你不一定喜歡許鞍華,但你應該了解這個後來被冠以“新浪潮”的電影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