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
作者:劉潤生
他為摯愛祖國蒙受的不幸深感困擾,承受著年輕時失去父親和妹妹的精神壓力。他多年來試圖戰勝悲傷,但最終屈服了。
今年年初,一名中年男子在波士頓南區西牛頓街的一戶住宅中舉槍自盡身亡。在美國,飲彈自盡的人經常發生,可是這一位卻受到了廣泛關注,因為死者是伊朗末代王子——已故國王巴列維的小兒子阿裏禮薩·巴列維。阿裏禮薩現年44歲,正在美國哈佛大學攻讀博士學位。在美國的這些年來,他飽受憂鬱症折磨,一直無法康複。
阿裏禮薩飲彈自盡之後,他的哥哥、巴列維國王的長子禮薩·巴列維在他的個人網站公布了阿裏禮薩離世的消息。他寫到:“他為摯愛祖國蒙受的不幸深感困擾,承受著年輕時失去父親和妹妹的精神壓力。他多年來試圖戰勝悲傷,但最終屈服了。”
10年前,妹妹也自殺
阿裏禮薩是巴列維家族中第二位自殺身亡的成員。驚人的巧合是,阿裏禮薩的妹妹蕾拉在10年前也是由於“心理創傷”自殺身亡。蕾拉是王妃法拉赫與巴列維國王的小女兒,曾長期居住在美國,也常赴歐洲遊曆旅行。然而,令人想不到的是,2001年6月,這位熱愛旅行的女孩在倫敦的林恩納德旅店服用大量鎮靜劑死亡。不過事後回頭來看,卻似乎可以看出一絲端倪,自殺前一年她在接受采訪時便曾流露出不盡的思鄉之苦。當時她說,她深深地懷念伊朗,多次夢見踏上令她魂牽夢縈的故土,雖然自己並不渴望王室的特權生活,但她敬仰她的先父(已故的巴列維國王)。蕾拉沒有固定職業,離開時年僅31歲,至死未嫁。自殺前的一段時間,蕾拉的心情一直十分沮喪,最終她還是采用輕生的方式結束了自己年輕的生命。
阿裏禮薩是“大知識分子”
阿裏禮薩出生於1966年4月28日,生前酷愛跳傘、飛行和閱讀。1979年伊斯蘭革命後,他隨家族輾轉流亡海外,最後定居美國。1984年,他在普林斯頓大學獲得學士學位,1992年在哥倫比亞大學獲得碩士學位,後來他又進入哈佛大學攻讀博士,研究古代伊朗的曆史。阿裏禮薩體格魁梧、相貌英俊,曾經迷倒無數青春少女,可是他和他妹妹一樣,也是至死未婚。
由於他在4個兄弟姐妹中受教育最多,被稱為家裏的“大知識分子”。曾於1973年至1975年間在德黑蘭行醫的美國兒科醫生丹尼爾·香農回憶說:“作為一名兒科醫生,當時我非常驚訝一名年僅8歲的孩子英語竟然講得這麼好。從他的英語水平可以判斷,這是一個非常有教養的孩子,他對美國的了解甚至比大多數同齡的美國孩子還要多。”驚悉這位伊朗末代王子英年早逝,香農醫生感歎世間無常,唏噓不已。
美國伊朗裔美國人全國理事會會長帕裏斯發表聲明稱,全體伊朗裔美國人對這起事件深感難過。阿裏禮薩的鄰居丹·菲利普斯描述他是一名非常親切、友善的人,而且總是衣冠楚楚。
阿裏禮薩的母親法拉赫自1985年起一直居住巴黎,每年都飛赴美國看望子女。在驚聞小兒子自殺身亡的噩耗之後,法拉赫王妃已從巴黎趕往波士頓。從一國之王後,降為流落他鄉的庶民,從10年前的喪女,到如今的老來喪子,這位伊朗“末代王後”的遭遇,令人感歎人生在世,真是滄海桑田!巴列維家族的友人說,法拉赫王妃將會為小兒子阿裏禮薩舉行私人葬禮。自10年前在悲痛中送走自己的女兒之後,法拉赫王妃又一次白發人送黑發人了。
漫漫無期的流亡生涯
阿裏禮薩從13歲就開始了流亡海外的生涯,總生活在一種隱蔽狀態下,行動十分不自由。巴列維家族密友納齊·埃夫特哈裏也說,阿裏禮薩不時感到抑鬱。祖國蒙難被迫流亡海外的經曆、父親和妹妹的死亡讓他精神蒙受創傷。中國前駐伊朗大使華黎明曾親身經曆32年前巴列維王朝倒台的一幕。得知前王子阿裏禮薩自殺的消息後,華黎明認為阿裏禮薩之死與他目前的生活狀態密切相關。華黎明解釋稱,阿裏禮薩是前國王最小的兒子。他全家定居美國後,他的哥哥、前王儲禮薩·巴列維經常發表複辟言論,聲稱要推翻伊朗現政府、建立君主立憲國家,所以伊朗當局始終密切關注巴列維家族的一舉一動。阿裏禮薩漫漫無期的流亡生涯導致他的精神狀態不可能太好,他很可能真的就是因為長期為國為民抑鬱而自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