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排首要目的是讓藝人適應舞台的情況,包括舞台大小、舞台中心、燈光效果、音響效果、話筒設置等等。眾所周知,舞台越大、場地越大,特別是露天現場,這就需要音響設備越好,這也會連帶著附贈現場嘈雜聲越嚴重,那麼藝人掌控舞台的難度就增大。
如果是對嘴,那麼藝人就需要了解自己的走位、耳麥效果、話筒效果等等;如果是現場演唱,工作就更加複雜了,簡單總結起來就是保證藝人的現場表演能夠清晰而準確地傳達出去,而藝人也能夠對舞台情況、現場情況有一個清晰的認識。
所以,彩排無疑是重要的,甚至可以說是決定表演質量的關鍵環節。
之所以許多大牌藝人會使用替身進行彩排,一是因為他們表演經驗足夠豐富,可以應付許多情況;二是因為彩排過程十分漫長,需要藝人和音響師、燈光師、攝影師不斷磨合,大牌藝人往往不需要直接出現,交給替身來一一核對,確認無誤就可以了。
顧七月雖然有很豐富的表演經驗,但那都隻是私底下的表演,不能算是正式表演。更何況,音樂銀行的舞台對她來說十分陌生。
來到了直播大廳,顧七月就看著下方正在忙碌的工作人員,然後視線移向了麵前的舞台,舞台約莫到顧七月的脖子那麼高,此刻舞台略顯空曠,除了主持人背景站台之外,其他地方都是空蕩蕩的,工作人員正在核對一會舞台背景設置的順序,一派繁忙的景象。
很難想象,就是這樣一個看起來簡陋的木頭台子,就是奉獻了無數精彩演出、承載了無數遠大夢想的平台。
一名工作人員快速走了過來,微笑地向李然微笑打了招呼,然後把話筒交給了顧七月,對著李然說到,“A3話筒,開現場音,對吧?”得到了李然點頭的肯定答複之後,工作人員又看向了顧七月,“你上台先試試話筒音量,我們進行調整一下,然後先走一遍,看看整體情況,然後再停下來慢慢商量,明白了嗎?”
顧七月把思緒都收了回來,認真地傾聽著,確保工作人員沒有其他交代了之後,這才點了點頭,“沒問題。”這些環節是如此陌生,但卻又隱隱地有些熟悉,讓顧七月渾身上下的肌肉都放鬆了下來,當初出道記憶裏的那種熟悉感正在一點一點回來。這讓顧七月有些緊張,又有些興奮。
對於這樣一場大型綜合演出來說,話筒是絕對的關鍵環節,特別是針對現在舞曲當道、組合當道的情況,就更加如此了。
一般來說,話筒分為隨身和手拿兩種,前者大部分適用於跳舞的歌曲,後者則一般適用於說唱和抒情曲。最早開始,話筒基本上是不做區分的——顧七月第一次出道的那個年代就有部分場合是如此的,一大堆話筒放在側台,歌手上台之前隨手拿一個,拿到哪個就是哪個。
不過情況在變化,組合成員越來越多,舞曲必須搭配對口型,所以話筒也就有學問了。
比如說,同時上台的兩個人,男人是對口型,女人是唱現場,那麼話筒對應的音控台就必須把男人的話筒聲音關閉,或者調整到最小,不至於讓男人一點聲音都沒有;而女人的話筒則開啟聲音,並且音軌也需要調整為伴奏。
再比如說,一個組合之中是分為主唱、副主唱、配唱的部分,主唱話筒聲音自然需要最大,其他的聲音則要小些,或者需要添加特殊效果,這都是需要區分話筒的。
還有,組合在表演歌曲時,是需要分配話筒的,不同部分的話筒音量、音效對應的隊員往往都是不同的。
為了防止話筒拿錯而導致對口型時出現問題,也為了防止話筒錯誤而造成音效控製台出錯,鬧出笑話,所以話筒上都標示了數字,然後還會製定相匹配的藝人分配名單,確保不會出錯。
像音樂銀行這樣的演出舞台,音控台的話筒基本上都是十五個以上的,這也使得音控台的任務加重許多。剛才工作人員告訴李然的序號,就是今天顧七月的話筒序號。
顧七月回頭看了看李然,得到了肯定的答複之後,她就拿著話筒走上了舞台。當帆布鞋那薄薄的鞋底與台階的木板接觸到一起時,那再普通不過的咯吱響聲卻讓顧七月心跳不由開始加速。
這,就是舞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