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紙牌屋》無非錢權色三個字(1)(1 / 1)

熱播火劇

一部政治劇的骨架是個人爬行史,血肉就是構成“如何麵對權力、野心和墮落”的各種細節。《紙牌屋》的第二季已經全部放出,對於忠實粉絲來說,等待中文字幕日子足夠去複習一下第一季。如果你是新粉,或者帶著“既然大家都看那麼我也來看一下”的想法新加入圍觀白宮的戰局,那麼請牢牢記住,這部被很多人說成白宮版《甄嬛傳》的美劇,其實講的還是男人們最愛的那三樣東西:權力、金錢和女人。

權力:白宮“屠宰場”有不動聲色的血腥

還記得第一季開頭安德伍德先生掐死了一隻狗嗎?在影視劇開頭主人公第一次出場的時候,設置一個場麵,即我們見到主角並發現他正在做某事的場麵這個場麵界定了他是誰,同時讓我們觀眾喜歡上他。這就是“救貓咪”理論。救貓也好,掐死狗也好,能讓人一眼認清主人公性格的橋段就是好橋段。這種不露聲色的血腥貫穿了全劇,黑,更黑,主角比所有的配角都心狠手黑,這就是《紙牌屋》的基調。

《紙牌屋》第二季預告片中提到白宮鬥爭就像“屠宰場”,烤肋排店老板跟安德伍德輕描淡寫的講兩種屠宰方式,延長獵物的痛苦同時獲得較好的食物的口感,或者犧牲口感而成全獵物,安德伍德這樣的極端利己主義者會選哪一種,昭然若揭。最常被拿來與《紙牌屋》作比較的是同題材的《白宮群英》和同時間播出的《新聞編輯室》,這兩部劇集中的理想主義、浪漫主義和真善美在《紙牌屋》麵前就像喜羊羊直麵灰太狼,主角們過分浪漫文雅,正義荷爾蒙猶如子彈上膛的槍,在安德伍德先生低下的道德感麵前就是笑話。

掐死狗算什麼呢,他把入主白宮當成一個牌局在打。“紙牌屋”的“屋”指的是眾議院,而“紙牌”就是指玩牌的籌碼。安德伍德先生一度痛失莊家位置,比如本來以為穩拿的國務卿位置被總統權衡再三而犧牲掉,他展開了一場縝密而瘋狂的反撲。為了達到目的,他隨時隨地都在布局和抓牌,有價值的牌他會不擇手段的搶,利用完的牌他會鐵石心腸的棄,一張張紙牌的背後有女記者的肉體、有下屬的政治前途、有自己妻子的事業……當然會有人命,不止一條。你以為那個失控的議員彼得-羅素葬身車裏已經是暗黑的不能再暗黑了?看看第二季裏惹毛安德伍德的女記者是怎麼自取滅亡的吧。

女人:政客、夫人與情婦,經典的《色,戒》模式

說到愛情,什麼?居然要在《紙牌屋》裏找愛情?好吧第一部裏確實有一點隱隱約約的三角關係,如果勉強作比,政客、夫人和記者三者就像是《色戒》中的易先生、易太太和王佳芝。又或許人類的關係就是那麼幾種,控製與反控製,糾纏與反糾纏。安德伍德先生不是說過嗎,“每件事都和性有關,隻有性本身與性無關。性關乎的是權力。”一臉野心、瘦骨嶙峋、離白宮十萬八千裏的見習小記者佐伊-巴恩斯抓住一個又一個的機會成為炙手可熱的政治記者,一張照片、魔術胸罩與低領衫、身體、她獻出了自己僅有的所有,但是她向安德伍德的索取有點多,而在白宮“易先生”安德伍德的眼裏,她就是一隻小貓、一頓美味的烤排骨,不要忘了第一季開頭安德伍德親手捏死了一隻狗,而第二季第一集裏,作為寵物的佐伊也因為爪子伸的有點長,重蹈了小狗的命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