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香港富裕是因為有“李家城”?(1 / 1)

香港富裕是因為有“李家城”?

博客

作者:李光鬥

進入2015年,財經界的第一個壞消息是李嘉誠撤資香港:對其旗下長江實業以及和記黃埔展開最大規模的資產重組,新公司注冊地由香港搬到了開曼群島。

從一年前李嘉誠撤離大陸樓巿,到如今從香港撤資,在中國商人的眼裏,李嘉誠具有先人一步的預判能力。這次李嘉誠撤資香港,震動朝野,一時間滿城爭說李超人。

李嘉誠和香港經濟的關聯度到底有多大?在香港無論是到超市買東西,還是到銀行存錢、交通出行,甚至繳納水、電、煤氣、通訊費……到處都是李嘉誠的產業,香港人每花三塊錢就有一塊錢流向了李嘉誠的公司,難怪有人稱香港為“李家城”。

重組前,李嘉誠旗下的長江集團成員包括多家公司:長實、和記黃埔、電能實業(前香港電燈)、長江基建、TOM集團等上市公司,同時遍布香港大街小巷的和記電訊、屈臣氏、百佳等也都為李嘉誠擁有或者關係密切。

重組計劃完成後,和記黃埔將被除牌。李嘉誠的資本撤離香港後,新成立的長和、長地兩家公司將再次實現獨立上市,其注冊地搬遷至開曼群島。自此李嘉誠的長和係將鮮明地分成“長地”與“長和”。

長江基建是一家以香港為基地的綜合基建公司,專注於發展、投資及經營本港、內地、澳洲、英國、加拿大、菲律賓以至全球的基建業務,旗下擁有香港惟一的綜合水泥產品製造商——青洲英坭,以及香港兩家供電及輸電公司之一的香港電燈。

電能實業包香港電燈、港燈國際、港燈協聯及若幹附屬公司。港燈是港燈集團主要的營運公司,負責發電、輸電及配電予香港島及南丫島。港燈國際是港燈集團的國際投資公司,與長江基建集團有限公司合作經營多項香港以外的電力相關業務。

和記電訊是拆分前和記黃埔的子公司,於1983年開始在香港經營移動電話業務,推出香港首套流動電訊係統。後來和記電話品牌與提供傳呼服務的品牌和記傳訊合並為和記電訊,後來再改以“Orange”為品牌。

成立於1999年10月的TOM集團重組前是和黃與長實的合營公司,是中國最早的的無線互聯網公司之一,提供一係列無線互聯網服務。

作為香港市民一站式生活購物集散地的百佳超市在市場占有率達到33.1%。作為第一個登陸內地的外資零售商,百佳超市於1984年在在內地開設第一家分店,同時也帶動了內地超市業的改革提升。

屈臣氏本來是創立於1828年的一個連鎖小藥房,但是被李嘉誠收購後,憑借母公司和黃雄厚的經濟實力和靈活的經營理念,經過多年的發展迅速變成了全球首屈一指的個人護理用品、美容、護膚商業業態的巨擘,在亞洲迅速崛起,成為家喻戶曉的零售品牌。

穩居亞洲首富多年的李嘉誠,從六十多年前白手起家創業到如今事業輝煌、富可敵國,其經商之道、用人之道和投資理念更是激勵了無數的企業家與創業者,成為眾人膜拜的成功對象。但是新加坡前總理李光耀卻對李嘉誠頗有微詞。

李光耀晚年在自傳中口吐真言:並不欣賞李嘉誠。李光耀以不屑語氣問:李嘉誠可有製造一件行銷世界的商品?李嘉誠投資地產、港口、電力公司全靠和壟斷結盟。彈丸之地新加坡卻有虎牌啤酒、星展銀行、新加坡航空、悅榕莊酒店等。

眾所周知香港寸土寸金,地價奇高,要想買地蓋樓,必須從銀行拿到足夠的資金,所以與銀行有關係密切的幾個大佬壟斷了香港樓市。就連彙豐銀行前董事長威廉姆·蒲偉士爵士都說“幾個有錢人投標,做做樣子,最終一位得到了,然後去喝茶,瓜分利益。”而李嘉誠就曾出任過彙豐銀行董事局非執行副董事長,香港其他富豪也跟彙豐關係密切。更讓人唏噓的是,現在內地的土地製度基本是香港的翻版。

除了房地產,李嘉誠旗下的電力公司也是其重要盈利手段之一。為李嘉誠管理香港和記黃埔的前高管西蒙·莫瑞曾直言不諱地說:“香港到處都是卡特爾,如果政府要給你壟斷權,抓住這個機會。”所以,他當時做的重要工作就是幫助李嘉誠接管香港電力,並迅速使其成為壟斷寡頭之一。

美國經濟學家米爾頓·弗裏德曼曾經感慨香港是世界最自由的經濟體,並且香港連續20年位居全球最自由經濟體榜首,但其實香港繁榮的背後也隱現超級大財團壟斷的隱憂。李嘉誠在真正的自由競爭市場——海外的生意,包括能源、3G等的投資表現都乏善可陳,有人因而質疑李嘉誠靠壟斷賺錢。